又是唱的哪一出?
这一路上捡个狐狸精不算,这又捡两个书生,他恨不得摇着大少爷的肩膀,大声问道:“你还记得你自己是个假少爷吗?”
这两个书生是男的啊!
种田心累的看了一眼任性少爷,欲言又止。
张桢见种田脸色黑沉沉,安抚着点了点头,看来这件事,得找机会给他解释清楚才是。
**
月亮渐高升。
斑驳漏下惨白月光的山间小道上,正有两个中年男子借着稍显的月色,闷头赶路。
走在前面的,是一个近不惑之年的灰衣男子,肩上背着一个小巧药箱,看起来像是个大夫。他脚下并无摸黑赶路的谨慎,大步前行,似乎黑夜于他并无影响。
他身后慢上几步,是一位行商打扮的棉衣男子,背上一个鼓鼓囊囊的布包袱,行走间吃力几分。
这二人明显相识,前面的灰衣男子,不时提醒后面的行商注意脚下。
朱茂一边走,一边喘息道:“杨兄,天色已晚,这山间道又不好走,咱们不如找块平整地方,歇息一夜,明日一早再赶路。”
走在前的杨时直接拒绝了这提议,“怕是不大好,山间多猛兽,又或易生精怪,朱兄,咱们还是乘着月色赶路要紧。”
背着药箱的杨时,乃是鸣山府有名的针灸大夫。
“朱兄若嫌弃夜色不明,我倒是有办法。”
朱茂直接忽视了杨时的后面一句话,想起曾经听闻过的关于此地的传闻,忍不住打了个冷颤,十分疑心这山间真藏着妖魔鬼怪之流。
遂催促道:“那咱们还是快赶路!”
“再行上小半个时辰,应该有间路栈,咱们可去那里留宿。”杨时点点头,也不再多话。
二人又行了十几步,忽见前路上,突兀出现两个人影。
有二人引着白灯笼,迎着杨时和朱茂而来。
来人又高又大,形貌异常,一眼便能看出与常人有别,手上灯笼发出的光,细看之下带着阴惨惨的绿。
朱茂想起前言,瞳孔一缩,很是震惊,僵着手脚,不敢再前行。
畏缩间,他听见杨时问那形貌怪异的二人:“什么人?”
那二人自坦身份,恭敬答道:“长脚王、大头李,前来敬迎主人。”
杨时问知二鬼身份后,大约是心中有了数,遂道:“在前方为我们引路。”
朱茂见那二人脚步落地无声,行得飞快,见后面的人没跟上,就站住等候,若仆役般。
而杨时对着多出来的两个“仆役”,明显没有要解释的意思,只示意朱茂跟上。
被惊住的朱茂,想起关于杨时的某些传闻,倒是镇定下来,又兼走南闯北多年,颇懂得不去刨根问底,遂默默跟在友人身后,只管低头赶路。
行了约小半个时辰,果然,远远就望到了路栈门前燃起的灯笼。
长脚王和大头李二鬼一旁站定,不再前行,只举高手中灯笼,照亮前路,示意二人自行。
朱茂不敢托大,恭恭敬敬道了谢,随着在他眼中越发神秘的杨时进了路栈。
此时的张桢一行人,也不过刚到不久。
这几日几人商量好,轮流坐上马车赶路,一路紧走慢赶倒也顺遂。
到了此地,离鸣山府约还有半日的路程,骨头快颠散架的众人,在胡泗的指引下,夜落荒郊路栈,寻口热食。
此时一行人正狼吞虎咽,犹如饿死鬼投胎,半点没读书人的文秀。
杨、朱二人进门时,闻着食物散发出的香气,又见几个书生吃得香甜,便吆喝道:“店家,照着他们,赶快给我们也上碗热乎汤面!”
这一声吆喝,让埋头苦吃的张桢一行皆抬头看去。
一个大夫模样的灰衣男子,肩上垮着一个小巧药箱,他后面慢上几步,还有一个行商打扮的棉衣男子,背上一个鼓鼓囊囊的布包袱,也不知装的什么东西。
张桢对着二人一扫而过,更多的是注视到了跟在二人身后不远,做仆役姿态的两个“人”。
那哪是人啊,分明就是两个鬼!
倒十分规矩,也并不进路栈的大门。
进门的这两人也不知是何方的能人异士,能驱使鬼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