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张美溪起的很早,梳洗之后下楼,张太太已经坐在餐厅里用早餐了,抬头怜惜的看她:
“你房间里有什么要紧的东西吗?”
张美溪摇头:
“只有几本书。”
张太太点头:
“那就让杏子带上,吃完了就搬家了。”
张美溪答应了一声,低头研究早饭。红色的胡萝卜在平底的白瓷盘里摆列的很整齐。
张太太犹豫了片刻,才又有点迟疑的开口说话:
“昨天你五舅找我说了好大话,都是你发卡的事。”
张美溪这才抬头看她母亲:
“什么发卡?”
张太太却又低下头去,左叉右刀来切面包。
“你六妹不懂事,要了你的发卡,你五舅母也不懂事,打算赖着不还了。你五舅找我说话,鼻涕眼泪都下来了,他也是打小爱哭的。”
“这样啊……太太想怎么处理?”
张美溪把眉毛皱了起来,钻石营销是一个世纪的骗局。她一直没有时间做这件事,也没找到合适的人。
……
“钻石恒久远”这句广告词的内在含义是什么?是让你把钻石存着,别卖,否则全球钻石市场价格稳不住。
直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钻石仅能在少数几条印度河流和巴西丛林中找到,每年宝石级的钻石产量也就几公斤。那时候钻石也就是宝石的一种而已。
然而,1这个实体就是DeBeers。成立于1年的南非。DeBeers通过在各国设立贸易公司,控制了全球的钻石交易。
DeBeers对钻石的控制算得上非常成功。其他商品价格,无论黄金、白银、铜、橡胶、谷物,还是石油。都会随着经济状况大幅波动,而只有钻石,从3年代以来基本都能够稳步上行。其对价格的控制力如此之强,er(犹太人的姓)去纽约见了Ayer广告公司,是摩根安排的,摩根一直给Oppenheimer提供融资,现在看到全世界钻石价格都在跌,也急啊。大家谈的不错,Ayer将在美国人中为钻石塑造一个全新的形象,而DeBeers指定Ayer为独家广告代理,并支付相关市场调研策划费用。
先是市场调研。从1919年一战结束到193年,在美国销售的钻石无论按克拉算还是按金额算,都下降5%以上,原因是经济环境、社会态度的转变以及其他奢侈品的竞争。
虽然经济环境无法改变。但可以通过广告和公关活动改变社会态度,与其他奢侈品争夺用户和市场。
Ayer的方案是强化公众将钻石和浪漫爱情的联系,让男人相信,更大更好的钻石可以表达更强烈的爱意;鼓励女人,将钻石视作任何浪漫求爱的必要部分。
具体的广告攻势先从电影和电影明星开始,给大众以钻石是不渝爱情的象征。然后在报纸杂志上登新闻故事和照片。强化钻石和浪漫爱情的联系。
英国皇室也被考虑在内,既然英国在钻石业中拥有那么多利益,皇室成员应多戴钻石超过其他珠宝,来支持钻石业。
效果立竿见影,3年后,美国的钻石销量上升了55%。Ayer提出了新的计划,要做一种广告,不产生直接销售,不需要观众记住品牌,仅仅是一个概念——围绕着钻石的永恒的情感价值。
1947年,广告的重点转向公众心理需求,强化钻石戒指作为订婚戒指的传统,是不可或缺的。
安排讲师去全国的高中,通过学生团体集会、班级和非正式会议上演讲,内容都是围绕着钻石订婚戒指,接触到成千上万的女孩。
在1946年,在125份全国性报纸上做了整整一周的好莱坞私人物品专栏,描述电影明星佩戴的钻石物品(百年来一直如此)。同时持续不断地鼓励媒体在名人报道中展示钻石作为浪漫爱情的象征。
同样在这个时期,广告口号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被提了出来。
到了1951年,Ayer认为这时美国中产阶级消费驱动已经从实用慢慢转向炫耀及显示身份和地位。钻石礼物会被认为是个人和家庭成功的象征。
钻戒订婚成为理所当然的,甚至在结婚时买不起钻戒的,一等有钱也要去买,而不是用其他的东西代替。
骗局在日本一开始建议把钻石作为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在西方价值的象征。要表达的意思很明白:
钻石代表与过去的东方决裂,象征进入现代生活,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订婚钻戒销售市场。
几十年后,欧美、日销售都困难了,奢侈品公司把中国当作救命稻草,中国开始担任接盘侠的重任。
苏联5年代末在西伯利亚发现了钻石矿,并且拼命开采。骗局认为双方都不想看到钻石形象的崩塌,就给苏联一个直接的Offer,全部接盘苏联的钻石,实现对世界钻石供应的控制。
苏联接受后,就成为这个卡特尔的合伙人之一,钻石形象的共同保护者。
……(。)
PS: 钻石的骗局太长了,所以只是简化的写,全部摘自知乎,有兴趣的可以自行搜索看长篇。
即墨伦珊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