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章惇这一生的关系,许可以用一首词来概括,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年游。】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年游。
苏轼愣神,反复咀嚼这一句。
无他,真的太契合他与子厚的状态了。
年时的欢乐仿佛一场早该醒来的旧梦,早已斑驳掉原本的颜色,而现在留下来,只有永不停歇的党争。
苏轼的嘴角勾出了苦涩的弧度。@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大汉
U1s1,这比天幕自己说的痛苦才深刻,BE最好磕好多了。
刘彻瞬间就get了其中的复杂意味。
大唐
终不似,年游……这句引用的词,却让他又了反目成仇的兄弟。
李世里很不是滋味,一母同胞,血脉相连,年时怎么可关系没好过呢。
龙凤猪,我龙呢?
什么?你秦始皇,秦始皇不磕cp。
【最初的最初,二人相识在龙虎榜那一年。那年二人都进士及第,但是有人欢喜有人愁,苏轼欢喜章惇愁。】
【为何?二十二岁的章惇是进士不假,但他的侄子是章衡。】
啊,状元啊,那没事了。
李世现在那年的进士榜都会怦怦动,人才,全都是人才!
因耻出侄章衡下,委敕而出。
“其实,不是什么大事。”
刘彻看字幕欲言又止,他有点对章惇说,你侄儿那年三十二,比你多吃了十年饭呢。
输了不丢人,真不丢人。
【章惇年轻气盛,比苏轼还傲啊,录取通知书说扔就扔,直两年后卷土重来,名列一甲第五名,封府第一名,章惇才长舒了一口气。】
【后来苏轼任凤翔府节度判官,章惇为商州令,两个人同在陕西为官,来往更是密切。同样年轻,同样是天之骄子般的人物,现在又在一起做官,两个人的关系迅速升温。虽然格异,但都互相爱重,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同时有了二人发经典故事——绝壁题字。】
刘彻看了一眼天幕,是一处陡峭的山崖。风景就一般般的秀美,但是里面的人可不一般。
“好胆量!”
刘彻眼前不由一亮。
只一人将绳索的一端绑在树上,而后深吸一口,一路攀至绝壁之上,虽是绝壁之境但此人神色不动,用毛笔蘸着浓墨在石壁上了几个大字,
“章惇、苏轼来游。”
这是章惇,此前不是没过苏轼的样子,所以刘彻十分肯。
章惇回岸上,果不其然刘彻看有人在等候。
章惇眉目长舒,相当的意气风发,听他对同行的苏轼说道:“子瞻,你看我胆量何?”
年的炫耀之意不言而喻。
苏轼哑然失笑,不同于好友的大胆,他此刻却是为好友有余悸,他不禁拍着章惇的肩膀感叹,“子厚啊,你将来必好杀人。”
“哦?子瞻为何这样讲?”
章惇挑眉,追苏轼。
“子厚胆子大连自己的命都不顾,难道会是个不杀人的人吗?”苏轼调侃。
章惇闻言大笑。
原来……我当年曾经这么过吗?那可真是好久好久之前了。
章惇的脸上似喜非喜,似笑非笑。
可惜,我早已经不是当年的自己了。
两地的人,却有着共同的沉默。看着天幕上年轻又陌生的脸,苏轼只觉恍然梦。
“两人的格或许本身就不太适合。”
秦始皇幅度不大地摇了摇头。
二人都是人才,苏轼不必多言,两次中举,担当宰相,章惇自然有才在。只可惜眼下交的二人竟落后面章惇将苏轼一贬再贬的局面。
但这不意外,一个勇敢果决,但生气傲,容易钻牛角尖,另一个则与之相反,宽和豁达,但面对艰险会更为谨慎,依秦始皇看,二人迟早会闹出矛盾。
不是章惇自己钻牛角尖里出不来,就是苏轼好干坏事。
事实诚秦始皇所设的那般,二人走后面的狼狈,是命运,更是格。
【苏轼虽然与章惇志趣相投,但在政治观点上却是大相径庭,一新一旧,章惇新党,苏轼旧党,而这为他们的最终决裂埋下了伏笔。】
【果大宋比作一辆马车,那么宰相就是那个指引方向的人,那么现在走了岔路口,底哪一路对于积贫积弱的大宋而言更好呢,没有人知道。但是所有人都觉得自己所支持的那一路才是最好的那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