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
“我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不过我可以负责任的说你们想左了。前面我强调过沈家沟食品加工厂的规模,一下子派出去太多工作人员,我们工厂无法支撑下去,另外我们也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
沈卫民这话一说,各厂代表的表情都有些讪讪的,对他们来说,食品厂内多加一条产线也影响不了工厂的根本,厂内其他产线还会继续运营。但是沈家沟食品加工厂却不一样,多调几个人出去就可能影响整体的生产量,抗风险能力也会相对减弱。
总不能让他们在公开配方之后,还面临闭厂风波。
一时间,大家都没话可说了。
会议结束之后,沈卫民没有停留。接下来各家代表会去工厂参观,到时候肯定会产生很多问题,他得好好安排。别看这两次会议他开的风生水起,开会的时候他每说一句,下面人就开始做笔记,唯恐漏了他说过的话。
沈卫民没有丝毫自得的意思,他清楚的知道现在事情刚开个头,麻烦事都还在后头。
事实也确实如此,接下来的一年内,沈卫民都非常忙碌。
在这中间,他家小馒头学会走路,会喊爸爸,在他知道爸爸出门的时候要缠着不让走的时候,几家食品厂的合作才终于有了点样子。
成功交付第一批货,洛特方非常满意,投入市场的第十天就下了第二批订单,订单直接下给了沈卫民,合同的抬头依然是“沈家沟食品加工厂”的字样。沈卫民很无奈,但还是不得不打起精神操劳。
虽然在中间充当协调者的角色并不容易,但付出越多收获越多。在共同完成一笔订单的过程中,除了刚开始的斗智斗勇之外,后面大家逐渐拧成了一股绳,完成自己的任务量之后,还会关心其他工厂的完成度,虽然不情愿,但在紧要关头还是会伸出援助之手。
攻克对外订单,他们是一个共同体,共担责任,共接荣誉的那种。
其中,沈家沟食品加工厂也获益良多。没有外力冲击,它能按照自己的步骤,稳扎稳打,稳步前进,虽然看上去几年如一日,并没有太大变化,但是工厂工人数量,和机器的总台数无一不说明它在壮大。
春去春又来,转眼间到了一九七六年,这一年是种花家绝对不能忘记的一年,也是李家康开始独立执行任务第二年。
两年前,李家康和叶聪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国防大学少年班,一个专修经济学,一个专修哲学。他们是军人身份,一切服从上级命令,就是沈卫民也无法得知他们将来到底会做什么,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从大二开学,李家康就开始执行秘密任务,一年到头都回不了家。
沈卫民念着他俩,却不能改变和影响孩子飞翔的轨迹,只能在背后默默支持。
又是一年年底,刚把省城各个工厂定的年货运送出去,沈卫民终于得了半天闲,直接开车载着爹娘和老婆孩子回沈家沟。
现在的沈家沟大变了模样,家家户户都是砖瓦房,村里的路和东头的吊桥都进行了重修,看上去很新。就是从村头到公社的那条山路都没有了曾经的险峻,靠崖的一边全都修上了栅栏,就是走夜路也不再担心。
大家都说沈家沟能有今天全靠池山生产队副业做得好,沈家沟食品加工厂如今在池县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沈家沟本村人也是这样认为的。
沈卫民把车停到东头停车厂,步行回家,一路上不断有人打招呼。
“厂长回来啦!”“小厂长这次又考了一百分?”
沈馒头,哦,不,现在应该叫沈彦军了,一路带着笑,见着谁都笑着打招呼。
“儿子,爸怎么记着你这次没考一百分。”没人的地方,沈卫民开始拆儿子台。
也不知道儿子怎么回事,脸皮厚得很,小时候萌萌哒,还以为长大会是个小暖神,没想到却是个混世魔王,惯会扮猪吃老虎的那种。长辈都说他儿子乖巧,其实到学校之后除了逃课他啥事都干过,抓女同学小辫儿,在别人的作业本上乱写乱画,调皮捣蛋小男孩干的事他是一样没拉,偏偏每次叫家长,到最后老师都反过来安慰他和琪琪不要生气,千万别吓着孩子。
这孩子把他那张乖巧的脸利用的淋漓尽致,装乖是一流的。
沈卫民也知道这个年纪的男孩调皮捣蛋很正常,不过有些时候还是不免恼怒。父子两个斗智斗勇已经成了日常,不能否认的是父子两人感情很好,平常交流就跟朋友一样。
“爸爸,这次我是马虎了,下次我一定会补回来的。”没考一百分却得了夸奖,沈彦军听了也不得劲儿,暗自下定决定下次考试一定要好好检查,不该犯的错误绝对禁止。
沈卫民摸摸儿子的脑袋,他和琪琪从来不要求自家孩子必须得考到多少分,但考的过低家里肯定鸡飞狗跳,孩子自己知道上进,别管缘由是何,都是一件好事。
父子俩说着话,就比其他人慢一步进家门,还没进屋,就被赵琪安排去送节礼。
“妈,我爸能不能不去,我自己去就行了。”沈彦军明显不乐意。
“怎么了?害怕小姑姑和你抢爸爸?”
赵琪口里的沈彦军小姑姑是沈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