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大大小小的部落极多,四散分布在诺大的草原上,有时候几百人的部落都敢称名王。 这些部落之中有许多因为规模小,位置偏僻而在汉军的征讨之中得以逃过一劫。 可这也并不算是什么好事情,因为主力退回边墙之后,草原上的杂胡们就开始活跃起来。 匈奴人灭亡带来的势力真空,让所有的野心家们都开始疯狂四处攻击,用以扩充自己的势力。 而那些漏网之鱼般的匈奴小部落,就成为了他们报复与吞并的首要目标。 没有北逃远遁的匈奴部落,都遭受到了曾经的奴隶们的大肆报复。 牛羊被抢走,女人孩子被掠夺,男人和老人们被屠灭。整个部落彻底灭亡。 草原上的杂胡有许多,像是乌桓,鲜卑什么的。之前都是匈奴人的奴隶,被压制的非常厉害。现在有了报仇雪恨的机会,自然是不会放过。 这种追逐草原新霸主的吞并战争,大概会持续个几十上百年,然后产生新一代的霸主出来。 可草原上这个英雄那个英雄的,谁都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年开春之后,汉军居然又来了! 这次汉军出兵的规模就要少的多,兵分几路也只有三四万的骑兵。 不过虽然人少,可对付这些杂胡们却是已经足够了。 而且残存的匈奴人部落也全都投靠了汉军,成为消灭杂胡们的铁杆帮凶。 汉军的策略与部落不同,他们主要目标是为了抓人。 抓女人是给大汉猛然多出来的那么多牛羊马匹做养殖员。而抓男人那就简单的多了,用来在大草原上修建众多横纵交汇的直道,以及修建城池。 北方横跨万里的大草原,是华夏几千年都要头疼的地方。 想要彻底解除来自北方的威胁,那就要牢牢掌控住这片草原。 历史书早已经明明白白的告诉王霄,那些草原部落一个都靠不住,那就只能是依靠汉人迁徙,去填满草原才行。 都说汉人种族天赋是种田,可说到放牧也是绝对不差。 否则的话,那些三牲六畜的驯化,都是谁做到的? 占据草原不但可以解决延续千年的战略威胁,还能为中原大地提供宝贵的食物供给。 王霄可不想看到日后会出现大饥荒,出现吃树皮草根,吃什么观音土的事情来。 所以他早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片偌大的草原给牢牢的掌控在手里。 之后的几年时间里,这片巨大的草原上的形式,概括下来就是一个字,乱。 各个部落互相仇视厮杀,互相之间杀来杀去的全都是血海深仇。 为了争取作为裁判的汉军的支持,还有从走私商人那里得到兵器甲胄各种物资等等。 草原上的部落们都把自己的俘虏卖给大汉,然后换来武器装备又去打下一个部落,想要抓更多的人。 这样子年头打到年尾的,外加人口持续不断的流失,草原上能有多少人这么损失下去啊。 而且汉军还在其中不断挑事儿,今天支持这个,明天支持那个的。而且每年的春秋两季,都会派出大队骑兵集团,去大草原上不分身份的进行大扫荡。 几年的功夫下来,草原上几乎没什么人了。 除了那些死去的之外,大部分的草原男女都被送进了边墙之中。 女的去众多百姓之家里放牧,而男丁则是在无休止的干活。 修建道路,梳理河道,修建城池等等。 草原上沿着直道与河流,也出现了不少的城池。 虽然这些用土坯而不是石头构建的城池防御力不高,同时面积也不大。 可在大草原上来说,那就是比曾经的王庭还要牛逼普拉斯的地方。 要知道以往就算是匈奴大单于,住的地方也都只是一下雨就会臭气熏天的牛皮帐篷。 虽然这些小城池面积不大,最多只能容纳几千上万的人口。可里面都是真正的房子,不是那种下雨天会被熏死的帐篷。 这种定居生活,相比起逐水草而居住的部落生活来说,这就是文明的进步。 然而实际上在王霄看来,这些所谓的城池不过是一些定居点罢了。 好在草原上的科技太落后,而且人也快都没了,这些定居点不断的增加,可以有效帮助大汉永远掌控这里。 王霄以直道为骨骼血脉,以各处定居点为支撑,从而将大草原牢牢掌握在手里。 这其中,从边墙出发,一直延伸到遥远北海的直道,就是真正的重中之重。 渡过北海再向北的话,那就是无边无际的针叶林了。 别说汉家子弟,就算是那些标榜为能够受得了苦寒的匈奴人,也不可能大规模的在那些无边无际的针叶林里生活。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以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平来说,没有那种生存条件。 所以直道的最北端,就是修建到了北海岸边。 之后汉人们在这里,沿着北海岸边修建了一连串珍珠项链般的城池。 有了足够的人和城池,才算是真正的把这里纳入囊中。 这几年下来,草原上的人口比例也是出现了重大变化。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