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姜小楼将玉米种子种了下去,然后,日日围着那块地,观察着土里的状况,其余的蔬菜瓜果都交给旁人照看了。
一边观察,还一边拿笔记录,什么时候出芽,出芽率是多少等等。她一心扑在玉米种植上,也就忘了其他事了。
这一日,萧太后召了几位世家女子、名门闺秀进宫,再召齐王入宫相看。齐王本有个青梅竹马的王妃,是萧太后的侄女,可惜成婚前一年,病逝了。从那以后,每次提起齐王的亲事,齐王都拿未婚妻说事,搪塞了过去。
眼看着齐王都快二十五了,大儿子像他这么大的时候,孩子都满地跑了。萧太后不打算再纵容齐王了。
于是就有了这一幕。
“说吧,看中了哪一个?自己选,不然哀家就下旨赐婚了。”萧太后目光紧紧盯着齐王说道。
齐王刚要说话。
萧太后抢先一步说道,“别再拿你表妹搪塞我。莺儿都死了五年了!你舅舅舅妈都表示不在意了。”
齐王苦笑着说道,“母后!”
“你是不是已经心有所属?你老实和母后说,哪怕她家世寒微都没关系。”萧太后说道。
齐王苦笑道:“母后,儿臣没有。儿臣只是习惯了一个人。”他心里的那个人,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母后知道,否则,他也保不住她。
萧太后蹙眉,“这都是借口!什么习惯,习惯是可以慢慢改变的。”
齐王微微叹了口气,他知道,如果再僵持下去,怕母后会察觉到什么。他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动心的,或许是她与众不同的性子,又或者是她脑子里那些新奇的念头。总之,在他发现异常的时候,已经收不回来了。
如果她只是个安安静静的和亲公主,或许齐王就不会顾及这么多,可她不是,所以齐王不敢冒险,她那么聪慧,能带给人那么多惊喜,如果她因为自己受到伤害,他于心不忍。
“全凭母后安排。”最后,齐王终于说出了这六个字。
萧太后满意的笑了,然后和齐王讨论起齐王妃的人选了。
齐王兴趣缺缺,意兴阑珊。
萧太后见状,觉得自己是不是逼得太紧了,眉心微蹙。她最倚重的是长子,最疼爱的却是幼子。不想因为这些事,使得母子之情生疏了。
旁边的女官看见了,转了转眼珠子,“太后,奴婢听说贵太妃近日在种什么玉米,忙碌的很。太后不如去瞧瞧?”
萧太后眉目疏散开来,点了点头,“去看看吧?”这话却是对齐王说的。
齐王面无表情的点点头,“好。”
萧太后母子走到清莹殿门口,制止了宫人的通传,也没让人跟着,自己走了进去。
一进去就看到姜小楼正蹲在一块地里,手里拿着画眉的眉笔和几张纸,正对着地里描画着什么。
萧太后看她穿着一身粗布衣裳,头上半点首饰都没有,袖子卷的高高的,露出半截胳膊,因为常日里在日头底下晒着,她的皮肤不算很白皙。
可这样未免也有失体统吧!萧太后有些后悔带齐王一起来了。她侧头看去,齐王已经转过身子去了。方才放心了,这个贵太妃有些大大咧咧的,好在她儿子是个知礼的。
“太妃,这玉米真的有您说的那么好吗?”如意好奇的蹲在姜小楼身边问道。
“那当然了。”姜小楼蹲的时间长了,腿有些酸,索性直接坐在地上,“玉米啊,是个好东西,不挑地方,耐寒,耐旱,再贫瘠的地方都能生长。玉米本身呢,好吃又有营养,水煮炖汤,都可以,还能磨成玉米粉等等。”
早在姜小楼说第一句的时候,萧太后和齐王的脸色齐齐变了,母子二人在对方的眼睛里都看到了震惊。
陈国虽大,可不比梁国,都是些土地富饶之地,陈国一半的国土,土地贫瘠,能种的农植物有限。如果贵太妃所言是真,那对陈国来说,意义非凡啊!
“真的吗?太好了!太妃你好厉害啊!你怎么知道这么多的啊?”如意很是佩服。
姜小楼愣了愣,糟糕,一时嘴快,说漏嘴了。“呵呵,前些日子我不是看了很多古书吗?上面有写,也不知道是不是玉米,不过我看着挺像的。希望是书上说的就是玉米,这样的话,于国于民都有大利。”
如意立马跪在地上,双手合十,“菩萨保佑,一定是的!”
姜小楼好奇的看向如意,如意有些不好意思,“太妃不知道,我家乡在平城,那里土地贫瘠,本来日子就不好过,有一年大旱,田里的庄稼都枯死了,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我爹娘变卖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托人把我送进宫······”
如意红了眼眶,没有再说下去。
姜小楼拍拍她的肩膀,“你后来找过你的家人吗?”
如意摇摇头,“宫女是不能随意出宫的,何况,都那么多年过去了,也不知道他们现在在哪?”
姜小楼想了想,“你要是想找到他们,我可以······”
萧太后和齐王见这主仆二人的话题越扯越远,有些无语,齐王清了清嗓子,“咳咳。”
姜小楼抬头看去,恰好撞上了齐王满是趣味的眼睛,楞在了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