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朱棣的好奇心,宋隐点点头,“朝鲜毕竟在百年前就已经接纳华夏文化的熏陶,懂礼节,知道进退。”
“但是那些蛮夷的倭人,下流粗鄙,以武力解决问题,敬畏强者,将德才抛到脑后。”
“即便是微臣手中有倭国的南北朝天皇,还有那么多的倭国勋爵,他们也完全没有顾忌。”
“甚至拼着整个倭国青壮年死伤过半,也照样找机会挑衅我大明军队。”
朱棣越听神色越严肃,“倭人居然这么冥顽不灵?”
宋隐恼火地点头,看到朱棣脸色严峻,只得出言安慰,“不过燕王殿下也别担心,再过几年,那些倭人想不臣服大明都不行。”
“像当年的朝鲜,也有许多朝鲜勋爵想暗中搞事,将咱们赶出朝鲜。”
“结果现在如何了?还不是乖乖被咱们治理得服服帖帖的。”
虽然宋隐说得轻松,但是得知了倭国近况的朱棣,还是神色有些凝重。
跟随宋隐一块返回的那些燕卫,听了更是嘴角狠狠地抽搐了几下。
朱棣当即询问,“要不要多派些兵将前倭国。”
宋隐直接摇头,“不用,区区倭国那个弹丸之地,哪里需要援军?”
朱棣盯着宋隐,“如果察觉有危险,就立刻撤退离
开倭国。”
“这种情况不会发生,随着时间推移,只会有更多倭国勋爵臣服咱们。”
宋隐说得无比肯定
朱棣嘴角抽了抽,也没有再坚持。
当下对于那些返回的燕卫吩咐,“你们此次出征一走就是一年,现在又即将过年了,从今日起开始休假,过完年后再回来听命。”
“谢燕王殿下。”
一众燕卫都极其高兴,可以无所顾忌地陪家人过个团圆年。
宋隐离开燕王府后,加快速度回府。
不知他那双儿女这一年来进步如何?
其他一众燕卫正满心欢喜,准备各自回家时,白洋却被李文卫叫住。
“白千户,燕王殿下有请。”
白洋皱了皱眉头,忍不住询问,“李长使可知燕王殿下找我何事?”
李文卫摇摇头,“这个,咱还真不知道。”
“好,那我进去了。”
白洋冲李文卫拱了拱手,快步走进大殿内。
让白洋有些紧张的是,整个大殿内只剩下朱棣一人,就连内侍都不在。
“末将参见燕王殿下,不知燕王殿下有何吩咐?”
朱棣的目光牢牢地锁在白洋身上,盯得白洋心里一阵发怵。
好一会儿,朱棣才缓缓开口,“白洋,刚刚宋大人说你们在倭国的境况极其困难,这是
真的吗?”
闻言,白洋脸色大变,当即就跪下了。
“燕王殿下恕罪!”
“说说吧,到底是怎么回事?”
朱棣笑非笑地盯着白洋。
“是,燕王殿下。”
白洋连忙禀报,“刚才宋大人的那番话都是胡编乱造的。”
“宋大人不想让外人知道我们攻打倭国进展顺利,从而让人觊觎倭国来分一杯羹。”
“所以在回来时,宋大人就特意告诫我等,回来后任何人问起倭国的情况,都要说倭人蛮横不讲理,我们燕卫在倭国非常辛苦。”
“宋大人还说,他会亲自跟燕王殿下您解释这件事情,但是不知为何,宋大人并没有解释,就直接回府了。”
“原来如此!”
朱棣略加思索,随后点了点头,“你们仍然遵守宋大人交代,对外不得透露倭国那边的实情。”
“是,末将遵令。”
……
只是一夜之间,宋隐回来后跟朱棣说的有关倭国的事情,就传遍了北平府的大街小巷。
北平府原本就是各州府商贾汇集之地,又快到年关,许多商贾都启程返回故土。
所以很快有关倭国的事情,就从北平府传遍了大明朝各个州府。
就连京城,也随处可以听到人们议论此事。
甚至有许多人得知
倭国的情况后,竟然幸灾乐祸。
但是北平府的一众燕卫以及军户家属们则是满脸诧异。
攻打倭国的大明军队死伤惨重?
许多留在倭国没有返回的燕卫家属更是一脸蒙逼。
这次那些返回的燕卫都替他们的儿子带回了家书以及数目可观的财物。
并没有听说有哪个燕卫战死在倭国的噩耗传回来。
可是外面的传言怎么会那么邪乎?说燕卫战死了很多人?
不过很快,那些纳闷的军户,自己也悟出了原因。
这些流言,是因为有人眼红,所以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酸。
“他奶奶的,是谁如此容不得咱好?”
“竟然如此诽谤咱燕卫损失惨重?”
“咱身为燕卫头领,怎么不知道咱的燕卫伤亡惨重?”
听到外面的种种传言,朱棣勃然大怒。
一旁的燕王妃微微叹气,“殿下那就顺水推舟,像宋大人说的那样好了。”
“这几年,咱燕王府确实是比较瞩目。”
“殿下的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