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械帝国科技停滞的这么多年里,他们似乎只做了一件事,琢磨怎么让自己过得更好。不得不说,他们做到了。这般景象,的确是以机械帝国当下的科技水平所能做到的极致。” 任重感叹着。 在这里,他既看到了繁华也看到了腐朽。 他不禁暗想,如果地球人类并未被哲罗所捕获,如果银河系里的确只有人类,如果人类最终还是在二十四世纪后靠着核聚变供能科技突破了太阳系的边界,从一个地表文明提升为跨星文明,然后在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年的时光里,靠着强大的繁殖力慢慢踏足到银河系中的每一寸土地上。 再然后,假如人类真遇到了所谓的大过滤器,发展到了智慧的瓶颈,最终未能掌握超光速飞行,亦或是人类的思维界限里本来就不存在超光速飞行。 人类最终未能得到足以持续稳定运行个数十上百万年的动力系统,只是抵达科技瓶颈后被死死关在银河系之内,然后科技再停滞个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人类最终的形态,是不是就会是这样? 没有追求,没有希望,无所事事,既暗无天日,却又锦衣玉食。 更复杂的社会分工也让普通人即便找个工作也难。 对任何事情都只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任何有求知欲的人最后都只会察觉到自己的无知。 人从出生起,人生中有意义的第二件事就是繁殖,第三件事就只有死亡。 或许到那时候,银河系人类最终的形态真就只能如此吧。 物资极度丰富,精神却完全空虚。 “那么,以这种姿态而在银河系中呼风唤雨,但在整个宇宙中却永恒地默默无闻的族群,究竟算不算还继续存在着?不被人知晓的存在,到底算不算存在?无法继续前进的族群的所谓存续,到底还有没有意义?” “我不否认自身的潜力,也不否认原生人类的超卓智慧潜能,这一点就连哲罗也不否认。但生命总有无限的可能,这可能既能是好的,也能是坏的。如果不是哲罗的奴役与捕获,让人类跳过了科学奠基的阶段,陷入大过滤器中的场景其实也是有可能发生的。因为突破一些重大的科学关隘,本来就需要一些运气。万一人类没运气呢?” 任重心头微叹。 他甚至觉得有些可笑。 似乎从某种意义上,哲罗的俘获与奴役,反而是帮人类打开了枷锁。 起码眼下可以笃定的是,赤锋军团比机械帝国乃至于另外三族都已经走得更远了。 他的预知也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了未来。 他心中已然有了必胜的信心。 如果自己最终真赢了,真让人类摆脱了哲罗的奴役,甚至反过来完成了蛇吞象。 那么再回头望,甚至说不好这场给人类带来了万亿年苦难史的第六类接触到底是人类的机缘还是哲罗的机缘。 又或许可以说,哲罗之于人类,就像远古时期曾经几乎让人类灭亡,但最终却分别留下诺亚方舟与大禹治水两个典故的所谓灾难。 当数千年过去,身处21世纪的任重在回顾这历史典故时,对这场几乎毁灭人类的浩劫却没办法产生多少感触,只能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冷静地回望。 当然,任重的假想的一切前提都是自己和人类能赢。 只有赢家才有资格回顾历史,总结得失。 …… 伊凡·罗曼诺夫此时并不觉得满足。 虽然他成为了帝国盖章的天选者,几乎得到了无限的权力,但他却发现自己依然不能为所欲为。 皇帝与摄政王按照他的要求建立了庞大的研究机构。他拿出来的那些技术成果正在被无数人所追捧,奉为经典。 温乐公爵府也终于脱离了过去的异姓公爵相对尴尬的定位,摇身一变成为了地位尊崇的嫡系公爵,搬迁到了核心星域中。 这还仅仅是开始。接下来,随着他带动的科技进阶带来的影响持续发酵,帝国皇族给到他的福利还将继续升级。按照过往规律,他最终一定能成为新的异姓亲王。 过去的天选者最高的待遇也不过如此。 可他的完美人生中依然有缺憾。 在机械帝国里,有很多人都知道他与镇疆侯靳诗之间的“龌龊”。 之前他提议让皇族召回靳诗,明面上的理由是他认为靳诗的战略指挥能力非常可靠,无论是过去的履历还是在最近一次的三域战争中,都称得上是如今帝国之内仅次于赤锋侯任重的顶级统帅。但他的真实意图是想满足自己的独特爱好,弥补人生缺憾。 可他没想到的是,靳诗在抵达后,接受了由皇家科学院、最高军部、天选卫、情报总署与行政部等多个部门的联合考核,最后这些人还真给靳诗的能力来了个盖章验证。 结果倒好,伊凡·罗曼诺夫作为始作俑者,却连人都没见着,便只能眼巴巴地看着靳诗真个去了皇家科学院,协助科学院进行战略级冷血统帅克隆工程。 这所谓的克隆与21世纪的克隆是不同的理念。21世纪那种,从一个人的干细胞开始,持续分裂出一整个人的克隆已经被证明了没有价值。那样复制出来的人基本没有完整的逻辑思维能力,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