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进军医疗器械
现在用人最多的就是这两个工厂,季东来正好有借口把电梯厂的人也拉走一半。人口集中度越低,对很多事情的把控越是容易。
袁顶诚思虑再三,点点头最终同意了季东来的意思。毕竟现在电梯厂过年期间不是用量高峰,新建一家工厂未尝不是好事。
“篷布设备暂时没有,熔喷布做口罩的有一家。就在房县,国内现在医疗设备不景气,前阶段有一个朋友问过我,要不看看那个,熔喷布市场也比较大。”
“做成口罩在咱们河北地区售卖市场也很大,毕竟这里的雾霾就这个样了。”
指着外面那雾气昭昭的环境,袁顶诚也很无奈。
整个河北的天气就没好过,尤其进入冬季,各家取暖和工业排烟排尘,整个空气里面都弥漫着一股说不出的味道。
整个河北,冬天的时候口罩卖的都特别好,就是价格有些便宜,奈何这玩意量大。整个河北地区一个冬天的用量,是其他地方一年的总和。
而且这次对方这家医疗设备厂的破产也是时代的产物,因为国内的医疗设备厂活不下去了,记住是真正的活不下去了!!
别个不说,首先无论是私营医院还是公立医院,现在的采购清一色盯着进口设备,原因无他:利润。
就拿首都圈的医院,进口设备检查费用是国产医疗设备检查费用的一点五倍到两倍,这还是传统设备,不涉及到高精密的核磁共振一类的尖端设备。
有一些更高级的设备,利用进口设备的检测费用是采用国产设备的七倍以上。从耗能和各种其余的支出方面,两者是持平的。
至于设备费用,按理说应该是国产设备的最大优势,实际上不然。
进口医疗设备贵就贵在关税上面,按照国家的要求,1997年发布的规定,科学研究、科学试验和教学用的医疗仪器及其附件,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
进口关税百分之六,增值税百分之十七,消费税一般是百分之五。加起来百分之二十八,差不多四分之一的税率。
如果人人都按照这个规定严格的走,绝对没有问题。
前提是,这百分之二十八的利润太丰厚了。十几万元的小型设备,很难有人动心思。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医疗设备呢?
差不多三分之一的价格利润,最终导致了很多人从这上面下功夫。所以各地这种大学的附属研究所和高校之类的雨后春笋出现。
无一例外都是进口价格昂贵的设备,时间长了,十万几十万的小型医疗设备也被人开始钻空子。
这也难怪,三分之一……太诱人了!
国产设备本来就在专利,技术,以及时间积累上面存在巨大的短板。研发成本高,积累时间短……一大堆问题摆在桌面上。
时间长了,很多厂中小厂家就支撑不住了,袁顶诚说的这个厂家在河北地区还是比较有名的。也曾经风光过,只不过九七年以后,伴随着经济危机加上各种条件限制,苦苦支撑了四年时间,干不动了。
销售渠道老外和本地的销售渠道商手里把持着,专利上面来说,这家工厂的技术实力老外看不上,还有一堆债务。
所以对方到处找买家,同行业无论是竞争对手还是合作伙伴都找了,基本上都无人问津。
一元制造现在在行业内比较出名,都知道季东来到处投资,所以对方才找袁顶诚决定试试。
“可以啊,早点提出来啊,看看需要什么条件交给王传义去做,对了,有技术人员一并留下来,现在我们投资项目的话必须是短平快的。”
“技术上面东西,找一个专业的人去做,哪怕是找机构给我们那边把控,绝对不要我们买了工厂就是买几台机器设备,保留个牌子吧,过两年弄不好我们能够卖出去。”
“赵姐,这件事你跟进,一定要查看好了他们的各种债务啥的,零买断是最好的。”
这家医疗器械厂的破产,说是时代的悲剧或者是命运不济都不为过。
季东来详细的看了对方的资料,只能负责任的说:时运不济!
呼吸机对方做了,而且成功了,没有地方投产,因为:没钱。几百台样机放在仓库里面,价格昂贵,顶工资?傻子才干。
口罩做了,利润低!几毛钱的玩意,你要多少钱利润?全河北的人都用你的,肯定有利润,但你得有庞大的渠道啊,可惜没有。
其余的小型医疗设备,血压仪什么的,光是里面的密封圈就欠人家厂家几十万,这还是当年的欠债。
辅助设备也搞,仍旧是样机做出来一堆丢在那里,没人要!给工人发回去当工资,工人差点跳楼,最终就只能锁在仓库里面。
如果对方还能挺过一年,季东来相信对方这个厂长能够带着工厂的员工把企业起死回生,只是企业经营没有如果和假设。
破产就是破产了,车朝露望着自己奋斗了这么多年的工厂擦了一把眼泪,心中满是不甘。
从二十三岁被招入工厂,见证了辉煌,眼睁睁的看着工厂一路走向衰败。很多人责怪车朝露经营不善,还有人说车朝露生不逢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