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君上之命,由我执掌蓟城防务。”
蓟城内的校场之中,大夫子和望着下方的燕军将士,眉宇之间尽是掩饰不住的得意。
数万魏军攻克中都,兵锋直指燕都蓟城,此时情势对于燕国来说无疑是危在旦夕。
但是这对于他子和来说,又何尝不是一个契机。
若非魏国大军压境,他又如何能够趁势而起,将蓟城之内的兵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思绪流转到这里,子和的目光下意识地看向了一个方向,双眼之中一丝不屑倏然浮现。
若非当今燕公昏庸,哪里又会有如今的兵临城下;若非当今燕公仓皇无措,这兵权无论如何也到不了他的手中。
果然,上苍都在垂怜他子氏!
马车在蓟城的街道之上快速前行,车厢之中的子和脸上的笑容却是始终未曾消散。
“唏律律……”
一直到马匹的嘶鸣声在耳畔回响,等到马车停稳之后,子和这才收敛笑意走出车厢。
“主上。”
“之儿可曾回府?”
“少主正在书房之中等候主上。”
从心腹口中得到了儿子子之的行踪,子和脚步匆匆,直向着府中书房走去。
“拜见父亲。”
“我儿不必多礼。”屏退了左右,独自一人面对子之,作为父亲的子和直接便问道:“蓟城之内,情势如何?”
“启禀父亲,如今蓟城之内都在议论着魏军即将兵临城下,蓟城不久之后便会失陷的消息。”
“更有甚者已经在说燕国就不应该出兵、触怒魏国,魏军此番就是要一举覆灭燕国。”
“呵呵呵……”
子和听到这些市井流言,感到荒唐之余,更是忍不住放声大笑。
“不过是愚昧之辈的杞人忧天罢了。”目光转向子之,子和带着几分考校道:“你对眼下的情势如何看?”
“父亲。”躬身一拜后,子之当即侃侃而谈起来,“儿子以为虽是市井流言,其中却也有可取之处。”
“当今君上只看到了近处的、微小的利益,却忽视了隐藏着的、巨大的危险,贸然出兵已然触怒了强大的魏国。”
“当此之时,君上若是能够如同昔日的鲁国庄公那般,未必不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只是可惜如今的燕国不是昔日的鲁国,当今的君上更不是曾经的鲁庄公,这场本不应该存在的战争更使得蓟城人心浮动。”
话说到最后,子之满是笃定的预料道:“若真是开战,我军必败无疑。”
虽然并没有对于儿子的判断给予什么评价,但是子和眉宇之间的那抹欣慰还是显示出了他此刻的心情。
“那么在如今这般的情势之中,我子氏又当如何自处?”
“儿子以为父亲昨日在朝堂之上敢为人先的行动,实在是一招妙手。”
作为子和最为亲近之人,子之当然明白自己的父亲对于燕公并没有多少忠诚,相反倒是有取而代之的野心。
晋国有赵、魏、韩三家,齐国有田氏,周室正统更是在数百年前便不复存在。
试问他子氏如何不能够取代公室,成为燕国这块土地新的主人?
从小就被灌注这种思想的子之,和自己的父亲一样,心中蕴含着旁人难以揣测的野心。
“君上一向色厉而内荏,听闻魏军兵临城下心中立时便会仓皇无措,父亲进言必然会使君上信任父亲,授予父亲临机之权。”
“大权在手,主动也就被掌握在了我子氏手中。儿子以为父亲应当要做两件事情。”
“其一,速速派遣心腹出城,与魏国大军联系,争取到魏国对于我子氏的支持。”
“其二,加派精锐监视宫中的一举一动,一旦时机成熟,便可出兵将君上擒获。”
“等到大军顺利入城,出于酬赏有功之臣,出于安抚燕国人心,魏国极有可能将燕公之位封给父亲。”
“哈哈哈……”
子和的思绪伴随着子之的话语不断畅想,取代燕公、登上君位仿佛就在眼前一般。
片刻之后,收敛起笑容,子和面露郑重,“速速派人,不,为父立刻修书一封,你亲自将其送到魏军主将的手中。”
“喏。”
对于燕国之内即将发生的这场变故,魏军主将孙伯灵以及先前锋公孙衍其实早已有所准备。
事实上魏军之所以能够在燕国境内势如破竹,如入无人之境一般,除了魏军强大的战力之外,还有赖于内应的从旁协助。
而这个潜藏在燕国高层的内应,正是如今燕公的宠臣,燕国大夫子和。
在撺掇燕公加入与中山国的同盟,派兵与其一道攻打魏国邺城的同时,子和又派人和魏国搭上了线,将燕国乃至于联军的消息几乎不带隐瞒地透露给了魏国。
而对于子氏的图谋,魏国君臣的应对方法很简单。
将计就计!
将视线从手中的帛书之上收回,魏军主将孙伯灵开始打量起了眼前的子之。
如果他没有预料错的话,子氏这是准备效仿昔日的田氏,用牺牲国家利益为代价,来换取他子氏自己家族的利益吧。
沉默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