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李二英这个名字时,起初也是一愣神,半晌才点点头:“对,没错,你娘就叫李二英。”
林秀这才说明原委,将人请了进来,又赶忙折返回铺子里喊李氏回来。
原来来人是李氏的娘家嫂子带着侄儿夫妻和侄孙,此番过来也是先找到东郡县,问到这里的地址后才一路找过来的,其他的没来得及细说。
李氏一听是自己的娘家来人了,还不太相信,自己与娘人家都失去联系多少年了,现在连娘家还有哪些人都不晓得。
但她还是立马就摘下围裙就往家去,步子越走越快。
一进门,李氏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的嫂子,虽然这小二十年过去了,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她还是一眼就认出来了。
“嫂子——”
“二英呐——”
姑嫂两个先是抱头痛哭,哭了好大一会儿,林秀才勉强将两人安抚好。
结果说道李氏娘老子都已经死了的时候,李氏又忍不住哭了一场,她自己都是做奶奶的人了,虽然自己心里早有准备,可是亲耳听到又是一回事,那种跟亲人再也没有希望见面的伤心怎么也压抑不住。
林秀见到她这么伤心,也不再劝,站在一边默默地给她递帕子,让她将心里的情绪都发泄出来。
她知道婆婆其实也不是东郡县本地人,而是从外地逃荒来的,只是其中具体的情况她从不知道,李氏在家里也从不提起。
今天才知道,原来李氏当初跟着父母兄嫂逃荒到东郡县,当时李氏的小侄子刚刚几岁的年纪,饿的面黄肌瘦的。
李氏为了省一个人的口粮,到东郡县时,便托人给自己找了个婆家。
当时孟大柱也是穷小子一个,上无双亲,下无兄弟,这样的人是不好娶亲的,现在有个黄花闺女要嫁给他,他自然没有不应的。
两人刚成亲那会儿一穷二白,吃了上顿没下顿,后来两个人苦心经营,日子才越过越好。
等日子好了一点的时候,李氏也曾托人打听过,只是那时候逃荒也没个固定去处,没留下地址,回老家打听也直说李氏家再也没回来过,就此没了联系。
谁成想今日娘家人竟然还会找上门来,当初才几岁的小侄子如今已经有了孩子,李氏是既高兴又难过。
特别是听到自己的大哥去年也已经去世之后,就更难过了。
李氏的大嫂薛氏年纪不比李氏大几岁,可是这些年日子过得苦,生生的熬白了头发,跟李氏坐在一起,活像两代人似的,看的李氏更加心酸。
薛氏抹着眼泪说道:“当初安定下来没两年,爹娘都相继去世了,死之前还念叨着你,说对不住你,把你一个人留在东郡县,去年你哥没了之后,家里的日子越发不好过,才想着去东郡县找找你,又一路找到这里,可算是见到你了。”
薛氏赶忙拉着自己的小孙子见过李氏:“这是你的小侄孙,今年六岁了。”
李氏见了孩子,哪有不喜欢心疼的道理,忙喊林秀拿吃的来。
林秀给拿了一盘果子,又拿了一碟子点心,见几人这模样,想必路上也是饥一顿饱一顿,连忙又去厨房煮了四碗面条,每个碗里都打了两个荷包蛋。
等面条端上来,薛氏的儿媳妇小薛氏眼睛都直了,悄悄地在底下拽了抓丈夫的衣袖。
那汉子不着痕迹得瞪了她一眼,示意她别丢人,小薛氏只好愤愤的将手缩了回去。
李氏招呼道:“嫂子,都别客气,先吃碗面,等会儿我出去买菜,晚上给你们做顿好的。”
薛氏也知道儿子媳妇这一路都没怎么吃饱,小孙子更是看着都瘦了几斤,因此当下也没客气,招呼几人三两下就将面条呼噜呼噜吃光了。
晚上吃饭时更夸张,李氏不停的给几人夹菜,生怕他们吃不饱,最后一桌饭菜,林秀就吃了几口青菜,刚想去夹块肉,坐在对面的小孩一把将盘子端起,一咕噜将盘子里仅剩的几块肉都倒进了自己的碗里。
林秀的筷子缩了回来,她也没说什么,这一看就是平时苦惯了。
旁边的孟云也看到了,她从小就没见过舅舅家的人,对他们自然没什么感情,见状就皱起了眉头,果断将另外一盘子里剩下的两块鸡肉都夹到了林秀的碗里。
她嫂子刚出月子,晚上还得喂奶呢,就吃几口青菜怎么行?
二丫见状也有样学样的给林秀夹了菜。
林秀有些感动,自己平日里没白对小姑子和二丫好,一时间心里只觉得比吃了蜜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