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廉跟段盎对视一眼,很有默契的看出彼此的心思。 陛下终于要干点正事了,他们还以为现在只知修道寻仙了。 段盎干咳了一声问道:陛下,你下定决心了吗? 说句实在话,这种事情不管成不成,对大康都没有好处。 没错。 高廉也是附和的点了点头。 两人皆是面色凝重,真到了这个时候还是相当的谨慎,他还有更严重的话没有说。 你们以为朕不知道么? 隆景帝低沉道:这场内战打赢了是自毁长城,打输了是自掘坟墓。 朕也不愿意打,但关宁都已经要骑在朕的头上了,朕怎么能忍受? 两人沉默了。 现今的情势来看,除了开打再没有任何办法。 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让将军见太平。 历朝历代皆是如此。 皇帝与藩王是永远都无法调和的矛盾。 尤其现在这种情势。 朕从未想过用战争来解决问题。 隆景帝低沉道:十多年前,朕就布置了关子安这颗棋子,可借助外力,在影响降到最低的的情况下,将镇北王府这个始终威胁皇权的隐患消除,可关宁的突然崛起,让朕的谋划落空,也让此事成为了更大的隐患。 高廉,段盎二人眼神微动。 他们都知道说的是什么事情,勾结外族谋害关重山,这样的事情如果爆开,绝对会造成轰动。 当年密谋的时候他们也参与了,还有一个人是沛国公郑译,他还亲自去了趟蛮荒跟当时的亦难赤汗见过面。 这件事情是绝对的隐秘,无论在大康还是在蛮荒知道的人都了了无几。 主要是隆景帝的谋划太严密了。 但这个件事情不可能永远瞒着,若被关宁知晓,他会有怎样的怒火? 所以到了这个地步,除了开战再没有任何办法可以解决。 打赢之后,或许会使国力衰减,但皇位依旧是朕的。 隆景帝开口道:朕继位以来,已有近三十年的和平,之前魏梁二国进攻,消耗了一部分积累,北方开战又消耗了一部分,再有一场内战,朕继位以来的积累便会消耗一空,但只要能解决这个隐患,朕依旧能让大康重新崛起。 陛下圣明。 高廉心知原来陛下早已有万全的准备,并非匆忙行事。 也对,这可是关系到国家未来的事情岂能草率。 只不过这种事情不能大张旗鼓的操办,只能在暗中进行。 如果真要爆发内战,粮草军需该如何支持? 段盎是兵部尚书最了解情况。 去年关宁从上京出发去陇州不久后,朕就暗派启儿去了江南。 三皇子去江南不是为镇北军筹粮么? 是以这个名义。 隆景帝开口道:少部分送往了北方,大部分囤积起来了。 两人皆是一怔,陛下竟然还有这样的准备。 魏国和梁国呢? 高廉开口道:我们这边爆发内战,这两个国家一定会趁机攻打。 这个不用担心,朕已经跟魏梁二国签订了停战和约,保证在我大康内战爆发时不会攻进。 听到隆景帝此言,两人又是一惊。 高廉皱着眉头道:从未听说过礼部官员去谈判啊,什么时候签的? 现在他可是首辅,朝中大小事务都由他经手,两国签订停战和约这么大的事情,他竟然毫不知情? 是沈兴云去谈的。 是他? 这 沈兴云这个名字在上京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曾经并不是官员,而是一个云游四方的老道,陛下让他负责上清观的建造事宜,之后没多久被任为次辅。 在薛怀仁请辞后,就是他顶替了位置。 一个道士还坐到了次辅的位置,初始引起了极大的非议,朝中不少官员谏言弹劾,都无济于事。 也是由他开始,在上京官场起了一股不好的风气。 谁会写道经祈文,谁就能得到重用。 就好像曾经的佛教一样,而今道教又开始大兴了,这一切的根源就是隆景帝。 而沈云兴却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不知多少人在背后痛骂他。 只是他什么时候去的这两个国家,怎么没有半点风声? 这时隆景帝开口道:沈兴云在上任次辅以前,朕就派他去了魏国和梁国,他也不负使命的带回来两份有着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