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实现灭亡和瓜分中国的原因:一是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二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这是根本原因。 六、民族意识的觉醒 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在1843年1月编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3.1895年,严复写了《救亡决论》一文。1898年出版《天演论》,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思想,为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依据。 4.孙中山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 七、太平天国运动 1.《□□田亩制度》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体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 2.《□□田亩制度》的空想性。这种社会理想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性质,平分土地的方案即使在太平军占领地区也未能付诸实行。 3.《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他虽然没有得到实施,但是他毕竟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救国方案,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突出特点。 4.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八、洋务运动 1.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在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想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2.指导思想。冯桂芬提出中体西用。所谓中学特指中国的文武制度,也就是封建制度。中体信用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钢厂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 3.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军用工业。民用企业采用官督商办的形式。 4.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对列强具有依赖性,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5.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近代教育的也开始,人们打开了眼界,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九、维新运动 1.改良派与守旧派的论战。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论战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2.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谕旨,在此后的103天中推行新政,史称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3.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4.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 一是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只是幻想依靠皇帝,通过和平合法的手段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逐步实现君主立宪。在经济上,他们虽然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在思想上,他们虽然提倡学习西学,却仍要打着孔子的旗号托古改制。 5.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的戊戌变法失败。不但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 十、辛亥革命 1.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工作。1903年,张炳麟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陈天华写了《警示钟》《猛回头》两本小册子,号召人民奋起革命,推翻清政府这个洋人的朝廷。 2.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 3.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主义。 4.关于革命和改良的论战。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通过这场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的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5.黄花岗起义,保路风潮,武昌首义。各地响应。 6.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7.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作为革命产物的《临时约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临时约法》带有鲜明的革命性,民主性和进步意义。 8.辛亥革命是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