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
崇祯忽然看到了自己的小女儿朱徽娖,年十二生得很是灵秀美丽,叹了口气道:“可惜徽娖太小了,不然让他嫁于郑勇,朕就可以得一个忠心之大臣了。
周皇后一惊手都扎破了,回头对崇祯道:”陛下如何有了这样的想法?“
崇祯哈哈笑道:”我就是觉得,这个郑爱卿的福分甚佳,如果有他来辅佐,朕会省很多心。“
周皇后看到崇祯的心情非常的好,便道:”陛下没有去批阅奏折吗?怎么有闲功夫来臣妾这里?“
崇祯道:”那些奏折,多是一些扯皮之事,于国于民本无甚用,看不看都是一回事的。“
周皇后瞪大了眼睛,崇祯居然说批奏折没有什么用,这还是崇祯吗?他可是最热衷于批奏折的,批奏折可以让他感觉到整个天下都在他的掌握之中,让他找到了皇帝的感觉,可是,现在他居然说批不批的都一样。
然而其实,并不是说崇祯不喜欢批奏折了,而是通过郑勇这一件事情,他已经对文武百官产生了怀疑,也就是说,他已经不怎么相信那些文武百官了。当一颗怀疑的种子一旦被播种下去之后,它就会疯狂的生长,而崇祯的这颗怀疑的种子就处在疯狂生长的这一阶段。
同时,他还有一种十分委曲的感觉,因为,他感觉只有他一个人在为这个天下在努力,在操心,可是别人呢?那些文武百官呢?他们做什么?在党争,在贪污。
为了党争,他们不惜出卖国家的利益,为了贪污,他们更是不惜出卖国家的利益,有这样的一群文武,国家怎么好得了?
突然,崇祯想起了天启皇帝曾经拉着他的手对他说过,要好好使用魏忠贤,可是,他上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魏忠贤给拔除了,当初还觉得为要除去了一大祸害,可是,现在看来,东林党难道不是祸害吗?勋贵难道不是祸害吗?天下那些士绅不是祸害吗?那些为利是图的商人不是祸害吗?郑勇说现在天下只有两个贫穷之人,一个是百姓,一个是他,这让他忽然觉得,除了百姓和他之外,天下就再也没有一个好东西了。
世间的人,都特别的喜欢推卸责任,这一点崇祯就表现的非常突出,他总是把失责推卸给别人,就是后世的他在煤上山上吊之前,也在说:他不是亡国之君,而是满朝文武害了他。又说可以随意处置他的尸体,但是一定要善待京城的百姓。
从这两点可以看出,第一,崇祯是想做一番事业的,但是,他却没有一个帝王应有的担当能力,如此,就表现急切,多疑,凉薄;第二,他对自己的身体和家庭并不是很在意,但是对于自己的名声特别的在意,临死都在想着如何自己的名声最大化。
第一点导致他没有办法真正的用人,一个最高领导如果不能用人,那他就什么都做不好;第二,重名必虚实,不能脚踏实地的去做事情,又如何能成功?因此,他根本就不适合做一个皇帝,能做一个小书生也就如此了。
这一点他与郑勇相比,差距太大了,郑勇一真都是在做事情的,在不停的做事。
崇祯的起点比他高多了,可是,崇祯却第一被自己的个性所累,第二又被文人士大夫重名节轻事工的大理想主义所误导,此两者让他根本就不会成功,而只能成为一个失败者。而且,前面特别是从嘉靖开始的三任皇帝给他挖的坑也太深了,让他没有什么可祸祸的机会,就总会有一种紧迫感,最终他的悲剧其实是不可避免的。
此时郑勇已经坚持着下地,让太监给崇祯传达自己想出宫的想法,毕竟明天就要结婚了,这居住在皇宫中也不是一个办法。
崇祯得到了郑勇的请求,想了想,就命令那个坤宁公的那个老太监,把他送回了驿馆,虽然与他的亲卫汇合后一起去新赐给他的府邸,做好成婚的准备,并叮嘱他注意安全。
同时崇祯也秘密派遣了东厂和锦衣卫,在保护郑勇的同时,也在监督着那些勋贵们,如果他们真的敢于有异动,他就不介意杀一个人头滚滚。
周皇后她们忙活到半夜,才把一切都准备好了,只等明天的吉时了。
第二天早上,郑勇起了个大早,唉,真是没有想到啊,自己为了逃婚,在来的时候,在家里仓促的举行了一次婚礼,而到了京城之后,最终也没有逃脱,还是要举行婚礼,而且是奉旨举行。
皇家给的这个院子是一个三进的院落,相比于郑门并不大,可是胜在非常的讲究,这样是放在后世,那就是妥妥的超级豪宅啊,不过,在这里,也仅仅只是皇家不怎么上起眼的一小处房产而已。
这样的小院子,住个三四十人是没有问题的,可是,郑家却是三家合一家的,最终放大版的郑家是可以三五百人的,这样的大院子,才够气派,而这个小院子,只能是一件袖珍。
但是,总算是自己在京城里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宅子了吧?将来自己的生意是肯定要做到京城里来的,他京城有钱人非常的多,所以,这些钱自己也不能眼看着都被李自成给糟蹋了吧?回到山东就立即开始着手办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