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野猫 > 历史军事 > 霸王! > 第九十四章 举荐孝廉

第九十四章 举荐孝廉(2 / 3)

/br>
孙策大笑着抚掌,语气慷慨:“朱公所言极是!是我初闻之下,偏执了。没错,在我编户之中,便是我治下之民。凡搬迁至吴郡者,皆应一视同仁,甚至热切迎之。不然这天下何来的乔迁之喜?”

中原自古以来就有乔迁之喜,如果没有利益纷争,豪爽热情的诸夏自然是欢迎接纳远方之人。

但江东一直有派系之争,江东士族跟江淮派系争斗不休,自然就是因为外来人抢占了他们的利益。

眼下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如果没有大量北方士人南下,两个孝廉名额必然都归江东豪强、大族。

而要避免这种冲突产生,其实也很简单,只要向北方扩张即可。如此利益纠纷就变成了利益交换,江东的士族也能在北方担任要职,就不会盯着本地那一点利益了。

所以孙策说道:“能得北方士人之力,我必推其殷殷之情,以平定江淮,使思乡者皆能荣归故里。”

这句话自然是说给何夔、徐奕这种北方士人听的,以昭示自己绝不偏安于一隅。

果然听闻孙策所言,何夔目光中多了几分期冀和憧憬。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他如今已经在江东立身,自然就期望能率军返回故里,使家乡重新安宁。

他对同样出身北方的同僚天然带有好感,问道:“徐季才其人如何?”

朱治胸膛挺直,手抚下颔,显然为自己举荐这名人才颇为自得,笑着说道:“其人贵尚峻厉,一时之清贤,以忠信得名,可比汉之名臣颜异。”

可比古之颜异?

所有人立即对这位徐奕有了清晰的认识。

颜异就是腹诽的主角,由于他德行无暇,廉洁正直,张汤要治他的罪,实在找不到理由,于是就说他虽然没有说出来,但腹中未必没有诽谤(不入言而腹诽)。将他论罪入狱,然后处死。

能够与颜异相比,徐奕至少也是一位高风亮节,大公无私的贤士。

而孙策则格外瞩目。

因为这个徐奕,……貌似历史上对小霸王非常瞧不上才对!

这种事还是挺正常的,三国三位君主都有那么一两位相性不合的人才,不愿意为其效力。

最著名的当然是刘备,刘巴死活就不愿意为他效力,躲着他跑了大半个中国,最后还是没能躲掉,在益州被迫落入刘备手中。

曹老板就更多了,他亲自劝降,陈宫也不肯低头。此外还有关羽、张纮等等,都是对他的礼遇固辞不受。

当然出身更低的孙策也免不了这种待遇,而徐奕应该就是这其中最出名也是最遗憾的那一个。堪比刘备错失太史慈。

历史上小霸王派人以礼命之,但也不知道徐奕是看不上孙策只是袁术麾下一名小小校尉,还是厌恶孙策杀伐甚重,所以直接拒绝,并改名易姓,微服逃回本郡。

徐奕与崔琰、毛玠并传齐名,都以清廉刚正而闻名天下。

这俩人是什么地位,那是众所周知的。

崔琰文武双全,曾经代替曹操坐在椅子上接受匈奴使节朝拜,曹操亲自捉刀站在其后。他深受满朝文武敬重,名声甚至被曹操所忌惮,最终将其冤杀。

毛玠那更是曹操能够定鼎北方中原的关键人物,曹操最关键的两个的“奉天子以令不臣”战略和“修耕植,畜军资”的军屯战略,全都是由毛玠一个人为他制定的。

能与这两人同传,就可以大概了解徐奕的身份和能力。

曹操打败马超之后,便是以徐奕为丞相府长史,镇抚西京。

长史是什么地位,看张昭便能知晓。作为丞相府长史,他镇府西京,也就是当时整个关中地区,包括夏侯渊在内所有文武都要受徐奕节制。

在东吴,这至少是鲁肃、吕蒙这一级别的人物。

当然作为内政大臣,他的名声不像谋士那么显赫,所以声名还不及郭嘉。但要知道,郭嘉身份自始至终都只是司空府的祭酒,属于没有具体实务,只提供建议的府吏。跟执掌整个府中军政大权的徐奕差距,要比他们在列传上的差距还大。

当然了,能力这种东西,全看记述是否全面。

看《三国演义》觉得有五虎上将在,有卧龙凤雏辅佐,蜀汉没能一统天下,简直是遗憾千古。

但看《三国志》,你又会觉得曹魏这般人才济济,五子良将如此绝世骁勇,有如此多战无不胜的绝世名将,如此多算无遗策的绝顶谋士,竟然未能一扫六合,简直恨中国未能一统。

而看《吴书》……孙策只想砍死孙权。

江东才俊,无一不是风流一世,惊才绝艳之辈,有周瑜、吕蒙、陆逊、步骘、张昭、顾雍等这么多千古名将、千古名臣辅助,你带着十几万大军,居然六次在合肥城下折戟而归。砍死一点不为

最新小说: 史上第一驸马爷 密谋造反二十年,皇帝以为我在摆烂 无双皇子:从苟起来开始无敌之路 说好的去扶贫,怎么扶到了女帝? 公子无双 功高震主逼我走,亡国你哭啥? 三国:孙权二叔莫嚣张,小爷交友就变强 饥荒年:为香火成神,我率饥民造反 三国全是我岳父,这仗该如何打? 让你去和亲,你在敌国登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