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吴县人口增多,很多人已经安置到更远的地方,都快要到娄县了。” “那备马,一起过去看看。” 虞翻历史上曾经向孙策谏言:“明府用乌集之众,驱散附之士,皆得其死力,虽汉高帝不及也。但总轻出微行,从官不暇严,吏卒常苦之。” 而如今孙策可谓是正好相反,哪怕只是在吴县这片治安最好的平原上转一圈,也总是带着大量的亲卫。 蒋钦亲自点了一队精锐玄甲亲卫,足足五十名亲兵侍卫骑兵戒备森严,拥簇着孙策一路向东而行。 这个级别的护卫,别说许贡三名门客,就算他拉出来三百部曲埋伏,也会被骑兵轻而易举的荡平。 如今正是盛夏,天朗气清,一行人策马在吴郡郊外,能看见大量百姓正在稻田里辛勤劳作。 不仅有老人带着一家三代数口人勤劳耕耘,也有豪强大族雇佣数十、上百名佃农正在精细生产。 在这人群密集之处,还有几名穿着皂袍的小吏正在对着田里指导生产,在周围围着的一圈人里面既有身穿短褐的农夫,也有穿着长袍的豪强、地主。 烽烟平息,治安稳定下来之后,所有人都开始关注于生产。 对田里产出多少粮食,豪强们可比孙策更在意。 毕竟不论产出多少粮食,对孙策都没影响,他计亩挣钱,有一亩地就收一份赋税。 而产出多少却直接决定了豪强们自己能收获多少财富。 不论怎么说这些庄主、豪强们对生产提升的关注都应该比孙策那宽泛的概念更深刻。 所以他们最是主动的过来听劝农官讲授的耕耘之法,看看能不能用到自己家田里,提升产量。 甚至他们比佃农、比小农还要更精力投入。毕竟,他们不用动手,只看部曲尝试效果就行了。可能这也算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一种体现。 不论如何,看着这郊外繁华的一幕幕,都让正统诸夏忍不住内心的愉悦。 蒋钦笑着说道:“将军,仅我们这一路看到的情况,吴县农业恢复状况着实算得上甚佳。只要能挨到秋收,就几乎不用为粮草发愁了。” 杨骁亦极为赞同,说道:“希望今年风调雨顺,今秋是个丰年,家家或稔。” 195年啊,孙策想了想,今年应该没有什么大的天灾。虽然是乱世,可也得有那么一两个还算过得去的年份吧! 他笑着说道:“今年必定迎来一个丰年,好日子还有几个月就要来了。”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