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政通人和。则天下何人不谓之曰,与其委之于道贼,怎比输之于国家!” “以此服人,必招致贤才豪俊,钱粮布帛云集于吴郡。又何忧国用虚乏,馈饷纷纷。” “彼时斡山海,排商贾,亦能制万物低昂,操天下赢赀。敛不及民,而国用足。” “善!”孙策兴奋的抚掌大喊一声。 这才是自己心目中的真正能力斐然的大臣! 别蝇营狗苟的天天想着跟豪强、地主斗争那百十亩破田的事儿,都成为一方诸侯了,还想着怎么抄掠豪强,给自己补充一点点军资。 田莱多荒,百业俱废。 就多想想怎么恢复生产,将田地全部开垦出来,进而甚至有足够的财富去开发工商,制万物低昂,使不苛刻百姓,而国家富强。 正所谓富其家者资之国,富其国者资之天下! 百姓不富,百业俱废,国家凭什么富强?就凭去抢劫豪强存在坞堡里那千百亩地,几千石粮? 而真正的服人,就是让整个治下都政通人和,繁华富庶。 与其委之于道贼,怎比输之于国家? 这个观点必然是天下人都会支持的。 到时候天下人才俊杰,财货谷粮都能云集到江南。 孙策不用抄掠,靠着铸币也能收获源源不断的财富,满足征战所需。 说起服人,孙策关切的问道:“如今官府修文德而招徕远人,境内豪杰解甲,境外江淮之民跨山海而归,吴郡有多少人口?” 张昭立即汇禀道:“如今吴郡十三县在籍六万八千户,加上军兵、屯田士卒、匠户、女工等共计四十一万三千人。其中仅吴县一地就有两万六千户。” 四十一万三千人,看似不少。 可完全经不起细算,除去吴县这两万六千户,剩下十二个县总户籍才四万两千户,也就是每个县三千余户! 可平均这种事,一平均就虚高了!根本不足以展现各县的真实详情。 比如乌程县,一场大战把人口从数千户打到了上万户。一个县就能抵三个平均值。 这样就意味着其他各县的真实户籍还不到三千户,甚至也就一千余户、两千余户。 那是一个县!面积跟后世一个市几乎相等。 一个市住了一千多户人家,均分一下才五个里,也就是五个村! 如果再除去县邑里面的城邑人口,那简直是郊外一个市的面积里面就一两个村。 这时候说土地兼并什么的,那是在开玩笑。 但要孙策相信这个户籍统计,那也是在异想天开。 孙策说道:“如今江东之治,以人为本。户籍统计必须清晰,必须彻查隐户,使民尽编户。” 虽然制度上,孙策已经开始鼓励百姓脱离豪强部曲,自发垦田生产,重新编户。 但这种事情,不可能只靠自发去解决。 官府的强力行政职能必须干预,才能更快得将隐户清理出来,以更快的恢复生产。 朱治立即领命,说道:“如今已经开始详查北部各县人口,户籍隐匿的情况主要出现在郡南。之后我会令户曹掾亲自到南方各县督巡,清查隐户,统计人口。” 不过四十一万人毕竟不是一个小数目,讲道理孙策现在就坐拥四十余万部众,只要他别跟袁术一样满脑子抄掠,认认真真的经营,能够收这四十余万人的民心,就已经足够将他托为一方诸侯了。 而收民心,为百姓兴修水利无疑是一件最容易收效的事情。 贾逵通渠,刘馥修陂,吕蒙凿石通水,注稻田三百余顷,功利及人,百姓皆无不怀之。 孙策觉得自己堂堂一位诸侯,江东之主,怎么也不能比部将吕蒙还弱了吧? 他灌溉稻田三百余顷也就是三万亩。 孙策说道:“吴县有中田三十九万亩,而人口两万六千余户。有充裕人口,亦有灌溉之需。哪怕能将三十九万亩中的九万亩灌溉,亦能使民便之。多收六十余万石粮食,利及百姓。长史以为可能抽出钱粮,为百姓修水利,灌溉良田九百顷?” 九百顷,这个数字绝对不算是庞大,不可能劳民伤财。 而以吴县得天独厚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只要能灌溉进去水源。这九百顷田都会变成上田。 亩产十石也就是二百七十斤,两三亩地就足够全家饮食所需了,甚至剩下的还能拿出来一部分贸易,添置衣物。 议事这么久,说来说去还是财政紧张! 就十万石粮食,军队、官吏、基建、开发,谁都想多分一块。 张昭总览政务,总得为众人作出决断。历史上他治理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