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野猫 > 历史军事 > 霸王! > 第80章 彻底击破曹仁

第80章 彻底击破曹仁(2 / 3)

晃所部,大军继至,四面合围城中男女惶恐而不知所恃,乃纷纷请降。

新汲县遂为江东大军兵进颖川以来,首个不战而降的城池。

城中更有粮草四万余石,本是供给曹军所用,一朝尽为江东所得,极大地缓解江东军前线补给压力而徐晃大军进入新汲,随即就开始准备与曹仁的合战。

这一战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曹军被阻于颍川之南,只能在洧水沿线扎营,可他们的粮草不足,难以为继,必须速战。

江东军队也无法迁延,战略上孙策需要徐晃、赵云等部,迅速击破曹军回援的援军,从而从右翼合围许昌。

河北形势随时可能出现动荡,江东军队必须尽快拿下许昌,从而奠定战事最终胜负。

因而在曹仁重聚散兵,率大军主力前来挑战之后,徐晃也当即陈兵列阵,主动逆战而上。

上万人规模的交战,哪怕是双方皆奋勇而力战,也是累日不决这一战几乎可是算是汉末以来天下有数的大战了,双方各自集结万余精锐在野外对垒的情况,极其罕见哪怕在河北前线,袁曹各举近十万大军,亦极少出现这种万金人在一处战场上杀的场景。

襄樊之战,徐晃跟关羽的决战,关羽也不过是出动了五千士兵而孙、曹两军自朝合战,互攻数十合,至夜亦未分胜负庞大的军队规模使得曹军即便处于劣势,亦不会在一日之内被彻底击败。

只是连续两天交战,伤亡惨重的情况下,曹军士气愈发的低落在收兵归营之后,曹军将校开始陆续巡营,抚慰伤卒就在哀嚎声中,曹军中郎将殷署一脸阴贽的站在营垒一角,如今正是盛夏,伤兵的血腥和营中恶臭混在一起,让他只感觉心情格外阴沉。

另一位中郎将朱盖捂着左臂草草包扎过的伤口,脸色苍白的走了过来他们俩的中郎将都是临危任命的,以往在曹军,他们俩甚至连校尉都不是,这危机之时,曹仁忽然大方了,一人一個封成了中郎将。

只是这种拿命换的官职,来不及享受就随时可能丢脑袋,又哪有什么价值?

一名在地上痛苦哀嚎的士兵,歇斯底里的抓住了朱盖的右腿,他奋力才将伤兵手指踩断,挣脱开来这激烈的挣扎扯动了他左臂的伤口,使得他额头上冒出一阵冷汗见股署毫无反应,就站在一旁冷眼旁观,朱盖怒火中烧,向他吼道:“你在等死待毙,为什么不帮一把?

殷署冷冷的说道:“早晚暴毙于此,死于何人之手又有何区别?”

朱盖怒视他一眼,问道:“说什么语!你想死我不阻拦,我还没活够,”

殷署看了一眼堆积如山的伤兵,这里的伤兵至少有两三百人,根本就无药可医只能任其自生自灭。

两百人堆积!那简直是尸山血海。

就算他们没有流血而死,这盛夏酷暑使伤口产生的脓疮以及后续的瘟疫,也足以让这支部队死伤殆尽。

所以殷署一指这里,问道:“怎么活?大战之后,必有瘟疫。就算我等击败了江东军队又如何?等江东军队撒回江南,我等乡党、妻女亦将在瘟疫中十去八九。甚至是你我,就能保证在瘟疫中活下来?”

“而这还是命好的!命不好,明日就战死疆场。你知道今日江东军队射出多少箭矢,铁骑腾击多少次?”

朱盖被他迎头痛骂,一时有些愣住,木讷的问道:“数量多少?”

“箭矢不下十万支,仅我所见,其铁骑腾击二十余次!你明日还能挡敌军铁骑几次?

殷署的暴喝入耳,朱盖只感觉全身一僵,再次回想起今天白日面对那雄壮剽悍的江东铁骑时的恐怖,以及长锋刃入肉时的森寒。

今天他是侥幸,拼死一搏,才以左臂挡住了对手的长架,对方骑士虎眸中的血红杀意,令他到现在仍不寒而栗。

今日已经负伤,明日他属实是没有把握再迎击一名江东雄壮铁骑朱盖木讷了片刻,终于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全身汗毛炸立,惊恐的看向殷署问道:“汝欲引军叛乱?”

残暴到极致,有时候也是一种权威曹操的残暴,使得曹营诸将对他的恐惧已经深入到了骨髓!

想到叛逆的可怕下场,朱盖就全身颤栗,问道:“你就不怕若有所失,被处于极刑?

殷署冷哼一声:“若不孤注一掷,早晚是死。还不如拼上一命,搏个前程。”

“而且你若助我,我有八成把握。”

朱盖惊慌到手足无措,连连后退,仓促间要做这种决断,他只感觉失魂丧魄殷署手按剑柄,上前逼迫,死死的盯着他,说道:“今进退等死,何不死中求生?你若不应,休怪我为防泄密,不顾往日情分。”

朱盖如今左臂受创,根本无力抵抗,只得战战兢兢的问道:“你欲如何?

殷署这才详细说道:“据我观之,即便我等不叛,曹仁相持三日,明日败亡亦在六成以上,断然无力对付我等。”

“而若我等能于阵后叛乱,与江东军夹击之,其必士卒死伤略尽!而你我亦能因功富贵于吴侯麾下。”

朱盖闻言,面色不断变幻,时而铁青,时而涨红。

其内心激烈挣扎良久,乃重重开口,说道:“曹仁败亡已定,我等当险中求生,明日

最新小说: 公子无双 功高震主逼我走,亡国你哭啥? 三国:孙权二叔莫嚣张,小爷交友就变强 饥荒年:为香火成神,我率饥民造反 让你去和亲,你在敌国登基了? 无双皇子:从苟起来开始无敌之路 密谋造反二十年,皇帝以为我在摆烂 三国全是我岳父,这仗该如何打? 史上第一驸马爷 说好的去扶贫,怎么扶到了女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