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建武二年,公元1131年冬,十一月十六,初冬。 第二日一早,巳时初,赵竑与臣子们在兴元戎司衙门议事,正是蒙古大军南下应对事宜。 武休关距离兴元府城不过一百里,蒙古铁骑来去如风,兵临城下,已经是不可避免。 “陛下无忧,城中粮草足以支撑三月之用!” “陛下,城中百姓安置妥当,无一人风餐露宿,百姓并无惊扰。陛下不必担忧!” 利州西路安抚使陈隆之、转运使赵彦呐纷纷奏道。 “好!众卿费心了!” 赵竑对着一众文官,赞赏地一句。 粮草充足,民心安稳,将士才能心无旁骛守城。 “陛下,城头战棚、火炮弹药、擂石滚木、箭矢金汁等都已安置调配完毕。陛下无忧!” “陛下,城中厢军民壮已经开始集结操练,随时可以上城增援。” 兴元府统制官赵溍,以及孟珙,纷纷奏报。 赵竑轻轻点了点头。 要是厢军民壮都要上城驻守,那战况可就是进入白热化了。 “陛下,鞑靼势大,七万大军非同小可。要不要点狼烟,召集西路军前来增援?” 兵部尚书宣缯忧心忡忡,满面的愁苦。 “宣卿,稍安勿躁。城中有一万战兵,朕还有三千禁军锐士,更不用说一万厢军民壮。两万多大军,总能抵挡一两个月吧。” 赵竑哈哈一笑。 尽管蒙军也有火器,但他并不在意。 宋军火器,无论是冶铁,还是火药配方,反映的是科技的结晶和进步。而使用药包、铳尺炮架的先进,以及炮手掷弹兵们重复不断的训练,则是军队职业化的结果。 他不相信,蒙军的火器,能比宋军的更强。 “陛下,鞑靼大军一到,汉中之地,可是要断壁残垣,田园荒芜了!” 陈隆之忍不住,摇头一句感慨。 “朕也没有办法,朕也想御敌于国门之外,以免百姓受苦,地方遭殃。但朕害怕失败,否则就是将士死伤无数,百姓水深火热。就像今日的武休关,一夜之间,两千多将士就没了,他们永远也回不来了。” 赵竑不知不觉,发了一番感慨。 堂上的孟珙等人,都是仔细聆听。 “朕是担心我大宋边军的实力不足,不能境外野战。只有足够的实力,才能不缺乏勇气。国之大事,朕不得不谨慎,还是要靠实力说话。” 就像潘福这样临阵脱逃,还不是对蒙古大军恐惧,没有必胜的把握。 “陛下圣明!” 陈隆之和孟珙等臣子一起肃拜,都是叹服。 一切都是实力说话,这话一点毛病也没有。 “陛下,鞑靼大军若是一路向东,在汉中不做停留,恐怕大战就要一触即发了!” 宣缯依然是心情沉重,惴惴不安。 这一场国战,大宋输不起,不知道能不能扛过蒙古大军雷霆一击? 赵竑正要说话,外面忽然号角声动,似乎来自兴元府城头。堂上所有人等都是一惊。 “陛下,鞑靼大军恐怕到了!” 孟珙精神一振,朗声一句。 很快,军士进来,匆匆禀报,说是北面的蒙古大军到了。 众臣迫不及待,赵竑站起身来,走了下去。 “众卿,随朕去城墙上欣赏一下吧。” 武休关距离汉中一百里,蒙古骑兵一个时辰就到,果然是来去如风,足可以纵横天下。 兴元府城墙上,站满了翘首观望的宋兵。看到赵竑上来,所有将士一起单膝跪地,异口同声。 “参见陛下!” 皇帝坐镇兴元府城,众军心里登时踏实了许多。 “诸位将士,都起来吧!” 赵竑朗声说道,让众将士起身,自己站在城墙边,向北看去。 大地颤抖,城墙和脚下的地面似乎也在抖动,北面、东面的天际尽头,群山掩映之下,无数的动点出现,很快动点变大,无尽的蒙军骑兵映入眼帘,铺天盖地,漫山遍野,无数的旌旗飞舞,伴随着战马奔腾,烟尘滚滚,蒙古铁骑从东北两个方向,直向汉中城卷来。 城墙上,所有宋军将士都是面色凝重。就连陈隆之和孟珙等人,个个变了脸色。 很快,蒙军骑兵就到了汉中北城外的护城河前,一片战马的海洋,黑压压的骑兵,一眼望不到尽头。 “陛下,鞑靼大军有三十个千人队,骑兵三万。看来,鞑靼的汉军步卒还没有跟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