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这件事而头疼呢,如果我们想办法,让大王也能修陵呢?皇陵要修,这各地的王陵就不能修了吗?” “说的有理啊,但是先前只是修皇陵,若是王陵,他们会同意吗?” “那就要看晁公了...我也只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而已。” 刘赐勐地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不管了!我们就这么办!夏国目前只有三座城池,一万七千多百姓,这连个乡都不如呢!若是能修陵城,怎么也能弄个十来万人吧?还都是些优质人才,干了!!” 刘赐说着,忽然看向了一旁的夏侯赐,“你觉得呢?” 夏侯赐抿了抿嘴,不太放心的询问道:“晁错不会连带着我给一起办了吧?” “这你放心吧,他搞豪强,群臣明面上都得高声支持,没有人可以在大汉公然支持豪强,哪怕是三公也不行,可他要是办你这样的豪族,明天他就得病死,哪怕是三公也不行...” “那还是当豪族好啊。” “不,是当三公最好。” 刘赐跟他阿父一样,是个说做就做的性格,在董仲舒提议之后,他即刻开始思索着拜见晁错的事情,首先就是要如何见到晁错了,晁错是不会见他的,别看晁错整日在庙堂里被人揍什么的,可人家是大汉三公,不是谁都能去见的,外王也不行...晁错对刘赐向来都是保持着无视的态度,想要见到晁错,还需要有个能够引起晁错重视的人来引见。 董仲舒虽然洋洋洒洒的说出了自己的谋划,可对办成这件事还是没有多大信心的。 晁错太自负,太张狂,就算刘赐愿意支持他削藩,只怕他也不屑于理会。 看到刘赐瞬间上头,董仲舒只好将其中的困难都点破。 “晁错此人,难以相处,大王想要见到他,跟他商谈这件事都会很困难,他压根就不会理会,而且他向来敌视藩王....” 刘赐却拍着自己的胸口,“哈哈哈,这点事,根本就没有什么难度!” “你放心吧,寡人自幼聪慧,难道连这点事都办不了吗?今日就让你看看寡人的能耐!” ...... “阿父!!!” 门口忽然传来一声惊呼,刘长都是一愣,侧头看去,就看到刘赐满脸委屈的站在了一旁。 刘长似乎想要说些什么,到最后,只是长叹了一声。 天道轮回,报应不爽。 而很快,刘赐就见到了晁错。 晁错跪坐在刘长的面前,有些狐疑的看着一旁的夏王,我拼死拼活的忙着收拾豪强的事情,您将我叫过来就是为了听这个小家伙胡说八道??这是什么道理??为什么我每次办事的时候,总是有人来拖我的后腿呢? “错,怎么不说话了?在想什么呢?” “臣无碍,只是想到陛下为了国事整日操劳,勤勉不休,心中有些感慨而已....” “好,赐,你继续跟他说,这件事,朕不插手,错,你自己看着办。” 刘长再次选择了中立,晁错也不敢当着刘长的面给刘赐甩脸色,只好摆出了一个相对温柔的脸,“大王找臣是要做什么事情呢?” “修王陵,我想要修建王陵....关中是不是人满了?反正目的是为了让他们离开自己的家乡,为什么不迁徙到其他地方呢?皇陵是陵,王陵也是啊,如果能修王陵,那四地的诸侯国不都可以用这个理由来迁徙豪强了吗?以后无论开发什么地方,都有充足的理由....” 刘赐结结巴巴的复述了一遍董仲舒的话,到最后,他还提醒了一下,“我知道您削藩,我其实是很支持您的,夏国愿意带头执行您的政策的....” 虽然稚嫩,却已经有点那个味道了。 晁错微微皱眉,沉默无言。 刘赐看到他不说话,又看向了阿父,刘长却只是笑呵呵的看着他,同样不说话。 董仲舒也没有说错,刘邦的长陵不适合再迁徙人口了,接下来只能是迁到河西国去,源源不断的迁河西,直到河西也挤不下...如果能将他们迁徙到各种不同的地方上去,倒是能缓解很大的压力,就比如说,将南越的豪强迁徙到河西,跟将南越的豪强迁徙到滇国,哪个更省力呢?大汉可不是要谋杀豪强,要护送他们,要给吃的给喝的,到了地方还要让他们能定居下来。 如果由诸侯国来承担一部分,倒也不是坏事。 况且,晁错坚信,今年就能解决诸侯王的问题,拿走他们手中的权力,收回庙堂,到时候诸侯国的发展再快也没事。 可是,想要在修建皇陵的基础上再加一个修王陵,压力肯定会非常巨大。 群臣并没有众人所想的那么支持迁徙,他们只是不敢明说,暗地里都在想办法,早在刘盈时期,他们就曾上奏过,希望刘盈能结束这样的不仁政策,他们以迁徙害死了很多老人为由,想要道德绑架刘盈这位吃赤诚君子,然后他们就被曹参给杀掉了。 曹参一连杀掉了联名上书的十七个人,直接让他们变得极为乖巧,开始全力歌颂这项制度。 到刘长的时期,他们又开始寻找门路,只是刘长不是刘盈,他比曹参还要凶残,他们根本找不到任何的机会,说都不敢说,直接全力支持。 在历史上,这些人终于等来了“仁义好儒”的皇帝刘奭,这位宽厚仁义的君王,终于察觉到了这些豪强们的不容易,不再行陵邑制,当真是体恤民情...然后,就没然后了,豪强盛行,大量兼并土地,民间矛盾极为尖锐,最后葬送了整个西汉帝国,至于后头的那个汉,怎么说呢,那就是个世家豪族们所拥立起来的王朝,想让他们自己打击自己是不太可能的,尽管前期的几代皇帝都意识到了这一点,想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