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了,漆皮都掉没了,还舍不得换呢?” “刘奶奶,您慢着点儿,别再闪着腰,我帮您拿。” 顾北一路往外走,一路跟邻居们打着招呼,顺手还帮些小忙,得了好几朵小红花。 有礼貌,热心肠。 这年头要是有个好名声,相亲搞对象都能亮出来作为资本。 顾北家住的是个标准的大杂院,前后三进的院子,不过这里可没有三位主事的大爷,也没有个娇俏的小寡妇整天在院子里洗衣服,等着傻子的饭盒。 邻居们之间虽然少不了吵架拌嘴,可勾心斗角的龌龊事绝对没有,这个年代的人,思想和境界还是非常淳朴的。 顾北也从刚来时的不习惯,渐渐的融入其中,上辈子生活在钢筋水泥大城市,关上门,连邻居长什么样都不知道,一点人情味儿都没有。 哪像现在,甭管谁家有点事,站院子里招呼一声,左邻右舍都会伸出援手。 整个院子从结构上不难看出,原先也是非常规整的,可随着住进来的人越多,再加上以前还没施行基本国策,每家仨俩孩子算是标配,生五六个的也不是没有。 孩子多了,居住空间却不会随之增加,孩子小的时候还好,在一铺炕上随便骨碌,可等一个个的长大了,到了结婚的年纪,每家每户只能自己想办法。 今天你盖一间偏厦,明天我搭一个耳房,谁也别说谁。 等街道居委会发现的时候,木已成舟,人家就赖在里面不出来,总不能直接扒房,把人给砸死吧。 顾北他们家没跟着凑热闹,一方面是因为当时顾孝武夫妇都在乡下,家里就顾北兄妹两个,没人主事,再有就是他们家不缺房。 中院三间正房,加上两侧的耳房都是他们家的,为此,不少人眼热。 可眼热也没辙,谁让顾家原先人口多呢。 后来随着姥姥姥爷去世,小姨出嫁,如今就剩下了他们四口,人均居住面积严重超标。 也因此,顾北家的房子是唯一还能保持原貌的。 等再过些年,就会有人站出来表达惋惜,这里的每一块青砖,每一片绿瓦,都承载着几百年的历史。 “啊~~~~咦~~~~啊咦~~~~” 跨过垂花门,前院东厢房门口,一个瘦高的小丫头正在吊嗓子,一旁站着个中年妇人,摆开丁字步,下意识的叉腰,这架势一亮,就知道是干什么的。 “婶子,早!” “小北啊!干嘛去?” 顾北一手篮子一手锅:“南南要吃油条。” 女人笑着:“你啊,就惯着她,快去吧!贝贝,别偷懒!” 正想趁机休息会儿的女孩儿吐了吐舌头,又开始“咿咿呀呀”的唱起来。 走出院门,一种更加浓郁时代气息扑面而来,熟悉又陌生。 少了现代化大都市的喧嚣,多了千年古都的静谧。 早起的人们已经出门上班、上学了,一辆辆自行车叮铃叮铃的从顾北身边经过,人们互相打着招呼,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让他也不禁感同身受,直接拉满了蓝条。 “同志,八根油条,一斤豆腐脑。” 递上篮子和锅,一起的还有钱和粮票。 没错,粮票。 顾北生活的那个年代,这玩意已经成了收藏品,现如今依旧随着货币流通,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要一直等到94年,票证才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是不是应该提前存上一些,坐等升值? 这个念头一闪而过,列入备选。 接过找零,原路返回,家里人都起了,李素芬也将顾南嫌弃的馒头、咸菜端上了桌。 “还是我哥对我好。” 这丫头,一点儿都不醒目,难道看不出是谁当家做主? 啪! 果然,顾南刚说完,一双筷子就落在了她的脑袋上,把个孩子给委屈的眼泪汪汪。 “吃饭。” 顾孝武是个不爱说话的中年男人,两个字说完,抓起馒头就吃,今天起晚了,再不快点,上班该迟到了。 “小北,你也快着点儿,别第一天就迟到。” 李素芬说着,拿了根油条给顾南。 顾北含糊的应着,喝了口豆腐脑,果然,咸的才正宗,甜的都是旁门左道。 “爸,妈,我吃完了,先走了!” 顾北说着出了门,窗户边停着三辆自行车,分属家里三个大人,顾北今年19,不过即将参加工作,自然归入大人的行列。 出了院门,拐过胡同口,汇入车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