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啦。 ...... 话说,在西汉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扶余人朱蒙在东北这片白山黑水间,建立了‘卒本扶余’,在王莽新朝时期,中原动荡,朱蒙趁机率领‘卒本扶余’占领了帝国玄菟郡,“卒本扶余”自此改称高句丽。 二十年后,光武帝重整山河,建立东汉,高句丽畏惧大汉兵锋,便把都城迁到了今天的赤松郡内,定都在如今的赤松郡郡守府扶余城。 东汉末年,辽东郡被公孙度控制。高句丽曾主动与曹魏联盟攻打辽东郡,不过,还未等曹魏和高句丽的联军攻下辽东,曹魏内部生乱,高句丽便终止了与曹魏的合作,并发兵袭击了辽东东部,占领了辽东半岛,成为了横亘在草原民族与中原王朝中间的一个大国。 几年后,雄踞两辽的公孙氏向曹魏称臣纳贡,曹魏开始向高句丽反击,魏将毋丘俭东征,一战摧毁高句丽都城扶余城,迫其向曹魏称臣纳贡。 几年后,魏王见高句丽国表现得十分老实,便准许其在赤松郡重建都城,以做抵御草原民族南下的屏障。 又是几年后,诸葛亮策反辽东公孙氏,曹魏覆灭。 三国一统后,驻守在帝国北疆的公孙家族,仍然对高句丽国保持了高 压态势,这段时间,北方草原部落在刘渊的南征北战下,逐渐整合成为大秦帝国,高句丽国在秦汉夹缝中间,备受煎熬。 在四十九年前,秦汉大战,高句丽国贼心不死,加入了大秦军队,举国南侵汉土,神武帝御驾亲征,历经五载攻伐,在迫退大秦的同时,顺道就把这个弹丸小国给收拾了一番。 战后,我大汉帝国兼并秦和高句丽的土地,在东北建立了薄州,并将高句丽原有的土地整合为赤松郡,把郡守府定于高句丽国原国都扶余城,高句丽国国土大为缩减,无奈迁都位于辽东半岛的丸都城,此后,高句丽国的政权一直定都于此,他们不断兼并周围边疆政权,逐渐强大起来。 从三国一统至今,整个高句丽国就这样窝窝囊囊地过了八九十年,可以说是风雨飘摇、任人宰割。 直到神武帝归天,天子刘彦整肃国内无暇顾及这弹丸小国,高句丽国终于有了那么一点点‘人气儿’。 根据当年长水卫的消息,在331年,也就是十三年前,在高钊继位高句丽国王后,开始‘暗自’勾连大秦,并在一处垂阴覆地深山老林中秘密训练兵士,其心常怀不轨,意图与大秦联盟,共谋我大汉。 高句丽国王高钊自以为事情做得滴水不漏,可高句丽就那么屁大点地方,啥事儿想藏着掖着,还真挺难。十多年前,高钊刚刚有些异动,分布在天下四方的 长水卫便直达天听,将此事告知了刘彦,天子刘彦大笔一挥,不动声色地把莫惊春从西南调到了东北,用以防备高句丽国在秦汉博弈中浑水摸鱼。 莫惊春到达赤松郡后,着手加强了防务,同时与其他四位驻守东境的边军将军共建烽燧哨塔,建立了联动机制,还时不时地在边境大张旗鼓地练兵,高钊见汉军势大,也只能暂且隐忍。 不过,这些在莫惊春的眼里,还不够。 为了彻底震慑高句丽国,十年前,莫惊春在冬夜领兵五千,出太白山脉,一路隐秘行军神出鬼没,历时五天,最后,这支军队如幽灵一般出现在了高句丽国国都,丸都城。 见到汉家旗号,刚刚起床的高句丽王高钊心中大骇,他慌不择路,率领一干亲卫,屁滚尿流地逃出了丸都城,莫惊春大手一挥,将高句丽国国都丸都城付之一炬。 莫惊春千里奔袭,彻底让高句丽王高钊,吓破了胆,从此,他海上生残夜,将一艘大船作为了自己的移动王宫,遥控指挥臣民,再不敢登岸一步。 莫惊春一战定鼎东境太平,不过,匕有两刃,莫惊春的铁血政策,也让大汉与高句丽国彻彻底底成为了不共戴天的世仇。 这不,高句丽王高钊强自忍耐了十多年后,终于在前年开始明目张胆地重修故都丸都城,打算迁都回去,莫惊春得知消息,决定返回长安进行述职请诏,在北归途中,遭到 来路不明的刺客刺杀,险些丧命,幸得父亲施以援手,得以生还。 莫惊春雷厉风行,他回到太白军,立即整军,连夜奔袭三百里,第三日凌晨便兵叩丸都城下,将那些个修建都城的、仍在睡眼朦胧之中的兵士杀了个人仰马翻。 最后,莫惊春又是一把大火,已经修建过半的丸都城,再一次被付之一炬。 高句丽王高钊那股子妄图染指薄州的势头,也随着一把大火,付之一炬。 莫惊春凭借这一战,名震东境。 江湖传言,有两个高句丽的小伙子在席间喝酒,一人说‘莫惊春猪狗不如’,另一人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