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一般这种面向市场的科研项目,向来都是农科院主导的。 凭他们一个农业大学,到底有没有这个权力,会不会触碰政策红线,这就成了问题。 其次是作为业内同行,农大方面还知道宁卫民所不知道的信息。 敢情农科院下辖的种禽公司,其实早在六十年代就意识到了京城油鸡即将灭绝的严峻形势。 并且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当年就深入到了京城油鸡分布较集中的朝阳区大屯、北顶、洼里,以及HD区等地调查,并逐村、逐户、逐群、逐只的进行登记。 然后经过认真挑选,抢救出了一批种鸡,建立了基因库和京城油鸡保护群。 也就是说,即便他们愿意接手这样的工作,那也是重复性的了。 从科研的角度看,等于是一种严重浪费,意义不大。 最后,就是农大方面对于宁卫民的情况了解不足,对他的信心也不够。 要知道,其实去年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打过一次交道。 当时宁卫民委托他们去京西寻找传说中的“紫金箍”,也就是御田胭脂米。 并且还许了他们农大很丰厚的经济回报条件。 还别说,他们跑了几次还真找着了,那接下来就该试着耕种了。 可宁卫民能否完成当初的许诺,对他们却是个问题。 要知道,这小子当初答应他们的,可不仅仅是科研经费,还答应给他们一辆汽车呢。 如今又要他们为宫廷黄鸡育种,这要两个项目加起来,那得多少钱啊? 虽然最终要开销多少钱,还得视规模而定。 但目前已经可预计到的是大致数字是,少则数十万,多就得上百万啊。 在他们的认知里,他们很难相信,宁卫民能一下拿得出来这么多钱! 或者说,就是拿得出来,他也未必真肯下这么大的本儿。 因为如今的社会风气使然,谁不是奔着钱去啊? 连农大方面自己都认为,农业和畜牧回报少待遇低,是最不值得投资的行业。 能出得起这么多钱的人,肯定能用这笔钱去商场上赚大钱。 那为什么要下这么大的本儿往水里撒呢? 这回报都不成正比,钱多的没出花了吗?这不纯属有病啊。 他们怎么看宁卫民的谈吐都精明得很,不像没脑子的人,那兴许这里面就有什么猫腻…… 总之,对于农大来说,这件事处处蹊跷,虽然很想去做,但同时也望而生畏,不免顾虑重重。 好在宁卫民倒是意志坚定,诚意满满,经过耐心交涉,他很快摸清了农大方面的想法。 虽然对于种禽公司已经先行开始了宫廷黄鸡的保护工作,和紫金箍已经找到两件事,他都颇感意外。 但这并不能影响他的决心,非但没给他带来压力,反而更让他倍感惊喜,说不出的振奋,对于这两件事又多了不少信心和把握。 于是他很快先和农大就除了政策限制之外的两个问题达成了共识。 首先,宁卫民对于种禽公司先下手繁殖宫廷黄鸡一事,认识得很清楚。 他说种禽公司既然是把这些宫廷黄鸡圈在鸡场里养殖、繁衍,喂的也是饲料。 就能明白种禽公司的目的和方向都和他大大不同。 他跟农大解释说,种禽公司的科研重点,无疑还是放在怎么增产增量上。 他们寻找的突破口是怎么降低养殖成本的同时,保证禽类的肉蛋质量,这才好把宫廷黄鸡摆在百姓餐桌上。 说白了,种禽公司面对的是国内市场,针对的是大众消费群体。 而他的目的不是,他是要做出口生意,为国家赚外汇的。 瞄准的国外市场,针对的是外国人中的富裕阶层。 为此,他需要的只是提高宫廷黄鸡的质量,树立高档奢侈品的标准和特征区分。 他不在乎养出这么一只鸡需要化多少钱,只要他的鸡肉质地鲜美明显超过其他品种就可以了。 这么一来,他们培育的宫廷黄鸡在科研方向上不但不是浪费,反而和种禽公司会形成有力互补,很可能能够在技术方面互通有无。 在他看来,真的这么发展下去,也许不久的将来,宫廷黄鸡和京城油鸡就会变成两种鸡了。 他们一起培育出的才是宫廷黄,而种禽公司的只能算油鸡。 就这一番高瞻远瞩、另辟蹊径言论,立刻让农大的领导们找到了新的兴奋点,忍不住相互间讨论起来。 而这还不算,宁卫民不光画饼,他还来实在的。 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