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场比赛刚开始。 所有人都能看得出来,巴塞罗那加快了传球的速度,整体阵型也向前靠了。 “巴塞罗那要展开进攻了!” 解说席上,加泰罗尼亚的解说员振奋了起来,在他看来,只要巴塞罗那要展开进攻,就没有球队能抵挡得住。 主队的球迷们也兴奋得很。 诺坎普的看台上的欢呼声响彻天际,在球场内形成了狂暴的声浪,席卷着朝着所有球员的胸膛撞击而来。 接近十万人的吼声,无论是谁身处其中,都难免被影响。 在这样狂暴的欢呼声中。 巴塞罗那向马拉加的禁区发动一波接着一波的攻势。 巴塞罗那攻势如潮,气势惊人,让马拉加的支持者们揪心不已。 “梅西..射门!!”段轩惊呼。 虽然最终卡巴列罗把球摘了下来,但这一次巴萨的攻势还是让段轩心有余悸。 “马拉加可不能被动挨打,他们必须要有反击才行,否则的话.他们怕是很难顶住四十五分钟的时间。” 这个道理,马拉加当然是很清楚的。 不过他们需要等待合适的时机。 叶洛的位置回撤得很深。 这场比赛他就是唯一的反击点——即便如此,巴塞罗那这边也是如临大敌。 布斯克茨紧盯着叶洛就不说了。 巴塞罗那的两名边后卫也轮流内收到后腰位置上参与防守——这可是瓜迪奥拉的创举了。 一般而言,顶对方回撤的前锋的策略是让中后卫顶上去。 但瓜迪奥拉在这场比赛选择让两名边后卫轮流内收。 这是因为他不希望中后卫位置少人,同时也发挥边后卫速度快,回追能力强的特点。 也就是说,这场比赛巴塞罗那踢得有点类似于意大利式的3.5后卫战术。 边后卫在现代足球战术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在古典时代最流行的是3223阵型,也就是大名鼎鼎MW站位。 三名后卫,两名后腰,负责防守,两名前腰,三名前锋,负责进攻。 分工很明确,井水不犯河水。 后卫负责防守,前锋负责进攻,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的呆板的策略显然越来越不合时宜。 于是乎,各种新的战术和球员站位的变化出现。 最经典的无非是现在还有不少英格兰球队在坚持踢的442阵型,4后卫,4前卫,2前锋。 这样的阵型能很好的利用球场的宽度,可以通过两边的进攻推进到前场,打传中战术,两名中锋的抢点也能保证中路的进攻火力。 当然了。 在追求脚下控制的西班牙,433站位开始占据主流。 而在重视防守的意大利,为了能在进攻端累积人数的优势,许多教练都开始研究边后卫对进攻的影响。 最经典的,就是里皮等主教练经常使用的3.5后卫战术。 在意式3.5后卫战术中,是一名边后卫压上,另外一名边后卫则是回收到中后卫线,和两名中后卫形成3中卫的站位。 但在瓜迪奥拉的手中。 回收的边后卫位置顶得跟靠前,和布斯克茨组成双后腰站位。 这毫无疑问是个创举。 不过效果却很不错,至少现在叶洛还没能制造出多少威胁。 但叶洛也不着急,他还在不断的奔跑,寻觅机会。 他的心态也是现在马拉加的心态。 球队的防守压力确实很大,巴塞罗那的攻势也确实很凶猛。 但球员们在经过了这么多场的强强对话之后,心态也已经历练出来了——要不怎么说高强度的比赛是对一支球队,对球员最好的锻炼呢。 现在马拉加的球员们坚信,只需要一个机会,他们就能置巴塞罗那于死地! 因为,他们的队长叶洛,是一定能把握住机会的。 只要叶洛站在前方,只要叶洛在球场上。 马拉加的球员们就相信这一点。 不得不说。 信任的力量是强大的。 哪怕现在的情况很被动,就算巴塞罗那的攻势越来越猛烈,他们只要相信叶洛能带来进球,他们就不会被打垮! 巨浪铺天盖地的砸了下来。 马拉加像是被淹没的礁石,在巨浪拍击之后,依旧坚硬的透浪而出。 巴塞罗那开场猛攻了十五分钟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