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福县现有的车行。
好的、差的,两轮的、四轮的,她都见识过一遍。
发现,这基本上本土制造的很少很少,几乎属于凤毛麟角,大多数都是“外贸车”。
尤其是北渊国的车,质量最好,但贵得要死,然后就是南陈国的车,富丽堂皇,在美观上艳压众车,性能好不好不重要,总之突出一个“好看”,那价格也是叫人咂舌。
可人卖车的说了,就这种还不算最贵最好的,因为乡下地方,不敢卖顶尖的货,怕压货卖不出去,人大城镇里卖的车,那才叫一个天价啊。
是吗?
郑曲尺看了一圈,发现这些都还远远达不到她的要求。
技术领衔于工艺,她承认这些马车的工艺,的确可圈可点,尤其北渊国的马车,一骑绝尘,将其它几国的甩在了后头,做到了眼下技术的最顶尖。
可它该存在的弊端,依旧存在,并没有被解决。
“尺子,在想什么呢?”桑大哥挑了小半桶的水倒进缸,放下桶,走过来:“你蹲在那里久了,小心伤口。”
她为了不叫桑大哥怀疑她一直留在家中,便扯了个谎声称肩胛位置在工地上受了伤,得养些天。
由于是女孩子家家,兄长需要适当避嫌,便也没查看她身上伤得怎么样,只能一遍一遍叮嘱“柳风眠”,叫他夜里要替她仔细上药,不能疏忽大意。
“不碍事的。哥,我想做车子。”她蹲在那儿,拿了根木棍在地上有一下没一下地划着。
桑大哥一听,只觉得她简直就是异想天开:“别整天想一出是一出了,车子是那么好做的吗?你知道造一辆马车,需要多么高深的技艺,你不要以为会建房子,会修城墙,就能够凭空想象造出一辆车来啊。”
“我的好大哥,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我只是缺乏些经验,要是有老木匠从旁协助一下我,我绝对可以制造出一辆绝世惊艳的马拉车来。”她倒是自信满满。
桑大哥看她那样,也不想打击她,只说实话:“几十年的老木匠都不敢说自己可以造车,会造车的木匠都是闭门造车,生怕别人学会了他们家传技术,你啊,哪去找一个技艺熟练的老木匠帮你,如果他懂,他自己就可以造车了,又何需辅助于你?”
“不一样……算了,哥,我反正闲着无事,你自己再琢磨琢磨。”
“别蹲着,一会儿幺妹回来看见,也有样学样了。”桑大哥训她。
郑曲尺嘀咕:“好吧,只是觉得这样蹲着想事,比较接地气,不会想着想着就飘了。”
工艺暂时不提,首先要造车自然得先设计吧,她从脑子里扒拉出许多古今资料,拿出目前她觉得合适用上又技术条件可达到的来准备。
她打算先制造一辆可超载但又行驶轻便的八人+座马车,对,相当于一辆小型面包车的人数载量。
将马车加宽加大不难,难的是既要承重力强,又要行驶轻快,这就挺考验设计者的技术了。
一般来说,想要车厢承重力强,就得用四轮马车,但凡是各国的辎重车、运输载重的车辆,就没见过两轮的。
但在不考虑轴承的情况下,四轮的摩擦力比两轮转向装置大,这也意味着四轮转向力差,眼下的所有四轮马车,基本上都是四个轮子通过轴组装在车架上,两个前轮是没法转动,所以在灵活上、乃至稳定性上不足,一旦遇上不平的路、或者跑快了,容易翻车。
而一般两轮的马车灵活性较强,可以拉人拉东西,对道路的适应力也强,各种复杂地形、短途长途均用得上,但缺点也很明显,要拿它拉米粮、石头、木头等等,它可承受不住。
而她想打造的车,却偏偏要打破这一规则。
她既要四轮的载重与舒适度,也要两轮车能够自由调节方向的灵活度……
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想要四轮马车达到这种要求,就必须先制造出转向差速器,解决四轮转向问题。
这只需要一个转向架,四轮车就可转向自如了。
郑曲尺站起来,跑回房间,抽出一张纸,用自制的柳条炭笔,在上面开始绘作。
首先,将四轮车前两个轮子装在一个车架上,后两个轮子装在另一个车架上,后面的车架架在前面个车架上,由一根立轴连接,如此一来,相当于是两个两轮车的组合。
画出一组简易线条的大致车体后(还没有考虑外观设计,所以只有个四方框架),郑曲尺又顿笔了。
“这解决了转向问题,接下来就该设计车身的稳定性了……”
要知道越长越宽的车体,跑起来,就越容易晃动、颠簸得厉害,因为现今大多数的路都还是乡间土路,地面上不是坑洼就是有大小不一样的石头凸起不平。
当僵硬的木质轮硬生生碾过去,那整个被抛起又跌下的酸爽感觉,就甭提了。
虽说轻便的两轮马车能应付得来这种路况,但车上的人该遭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