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提拔洪承畴做南直隶布政使这件事,内阁还是有些不同意见的。
因为此时的南直隶包括了应天府、凤阳府、淮安府、扬州府、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镇江府、泸州府、安庆府、太平府、池州府、宁国府、徽州府、徐州府、滁州府、和州府、广德州!
这么大一片地方,中间还有南京这样的政治中心,交给洪承畴这样一个年轻人来管理,这是不是有点太浪了?
最终内阁同万历商议,还是将泸州、安庆、和州、扬州和应天府这临江五府,交给洪承畴管理。
从地图上一看,就明白他们的意图是怎么回事。
因为这五个州府沿着长江排列成一线,几乎全是和沈渊正面相抗的地段。至于庐州府虽然不靠长江,却把湖广南面向北的进军路线堵住了……所以还是前线。
要是沈渊看到了他们这项战略布置,当时就能笑得从椅子上摔下来……这就是大明朝廷!
想要让人办事,还对人心存忌惮。不给充分的信任和支持,就算是神仙在他们手上也做不成大事!
这五个州府沿江排列一线,看似封堵得严严实实,但实际上却毫无战略纵深。而且仅凭经济实力,也很难和江南方面相抗。
就这?和我斗?
……
不过现在沈渊还不知道朝廷这个计划,原本他想要把洪承畴扶上位,也不需要花费太多资源,只需要一封信而已。
其实想想就知道,沈渊现在面临的形势看似危急,但实际上却是安全的。
就连广西剿个匪这种事,都把大明朝廷弄得左右为难。他们要想下决心跟沈渊撕破脸攻略江南,又哪有那个资源和底气?
所以朝廷一定会用别的方法来跟他过招,不过沈渊现在已经撕下了他温情默默的面具,隐隐的和朝廷形成了分庭抗礼之势。
所以现在要掀桌子的应该是沈渊才对,反而拼命扶着桌子不让他掀的,变成了朝廷一方。
这个大明朝廷,一步步把形势弄到了这样的地步,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跺着脚后悔?
……
很快万历皇帝就后悔了,为了提拔洪承畴,他跟这些内阁大臣纠缠的时间太长了!
以至于他执行洪承畴的《平南七策》,让东厂番子带着圣旨到扬州去,宣沈渊老爹即刻进京的行动扑了个空!
其实谁都知道,东厂拿着这道升赏沈玉亭的圣旨里说得花团锦簇,天花乱坠,实际上一句真话没有,他们就是去抓捕沈玉亭的。
可是等东厂那帮人到了扬州才知道,就在一天前沈玉亭已经挂印辞官,带着家人南渡长江……全家老小都走了!
这万历忍不住后悔得直拍大腿,白白浪费了洪承畴这么好的计策!就因为内阁和朝廷没完没了地扯皮才会错过时机,让沈渊的老爹跑到了江南!
万历也不由得火往上撞,把全体内阁叫到御书房来,将洪承畴的事彻底敲定之后,随后对方从哲他们这帮内阁臣子,没鼻子没脸的好一顿大骂!
……
其实包括内阁在内,整个京师的官场,全部对沈渊这件事感到措手不及。
如今的沈渊占据江南,连皇上宣他回京师,他都敢借故不来,明显已经露出了不臣之心。
而且龙华军在江南所到之处,把地方官不是屠杀就是驱赶,处置得干干净净。随即沈渊就在江南借着剿灭叛军之名,到处委任新的地方官……这实际上已经犯了朝廷的忌讳。
然后就是分田分地,这件事沈渊说是为了让江南的粮食不至于断档,避免造成更大的反叛事件,最开始的时候朝廷也是同意沈渊这么做的。
可是谁也没想到,沈渊分田的面积竟然波及到这么大的范围!
如今广东,广西,湖广,福建,江西,浙江六个省全都完成了土地的重新分配,朝廷才意识到不对劲。
原来江南整个的士绅阶层都被龙华军杀光,等于被铲除了根基……这怎么得了?
如果说到了这时,朝廷还认为沈渊只不过是做事手段有问题,可是沈渊的最后一项举措,终于还是将他的不臣之心暴露无遗。
……
沈渊开始在江南招收训练军队……当然他的名义还是为了剿匪,还有恢复之前被龙华军打散的官军。
可是这支部队全都掌握在沈渊的手上,而且只听命于他一个人……这就是造反了!
那时的朝廷和江南远隔长江,而且长江沿线还被控制在龙华军手里。因此消息闭塞难以互通,短时间内也只有沈渊的奏章能到京师。
当时的朝廷还觉得沈渊的势力太过庞大,万历还想着怎么算计这位两广巡抚沈大人呢……可是当他们发现江南易主的时候,已经晚了!
对于北方朝廷来说,情况一下子就变得极其恶劣,沈渊态度的变化,一下子就打得他们措手不及。
这就好像沈渊原先就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