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榴弹的军费啊! 这没钱可不行。 而在大楚帝国里,大批经费的支持,甭管是军费还是行政费用,没有罗志学点头那是不可能成型的。 所以工厂想要获得大批的订单,陆军想要一种新的支援武器并广泛装备并使用,就得有钱。 而想要要钱,就得先打动罗志学。 而对于一种火炮而言,没有什么比实弹射击更有说服力了。 很快,他们就到了当涂工业区,为了当涂兵工厂以及当涂火炮厂而专门建立的武器测试场地,不过如今在武器测试场里,除了十八斤轻型榴弹炮外,还有其他多种武器也会一起进行测试。 主要是为了在罗志学面前露个脸,其实其中不少都已经批量服役并投入战斗力。 比如一种两斤半野战炮的改进型,称之为四年式两斤半野战炮。 这种火炮的改进其实不大,对比原型号,也就是元年式两斤半野战炮主要是加长了炮管长度,使得身管倍径从十六倍增加到十八倍,尽管这样会加大重量,但是也能够让改进后的两斤半野战炮,获得更大的射程和威力。 火炮研究所里的工程师如此对罗志学解说:“前线各部队普遍反映,我们的两斤半野战炮在射程和威力上比较差,三百米左右的有效射程太短,同时威力的话也不是很足,尤其是面对敌军也有长管火炮的情况下,三百米的有效射程以及现有的威力都不足。” “针对前线部队的反映,我们加长了炮管,也适当加厚了炮管尾部的厚度,以增加膛压,最后使得这种火炮的身管倍径达到了十八倍,有效射程增加到三百八十米,威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罗志学看着前头的新型两斤半野战炮,微微点头道:“根据前线部队的需求对武器装备持续进行改进,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除了两斤半野战炮外,就连五斤野战炮和九斤野战炮也有改进型号,不过整体参数改进都不大,主要是细节上的一些调整,比如炮架就有所改进,使得火炮展开的时间更加迅速。 此外还有一些表面看不出来的改进,这个主要是体现在材料以及加工上。 同样是铜炮,但是加工工艺和材料的区别也是很大的。 比如说炮管,虽然都是铜铸造的,但实际上是铜合金,而不同的材料比例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而加工工艺也是如此,哪怕大楚帝国目前依旧只能使用落后的泥范铸造,但是一些细节上的工艺依旧有改进的余地,尤其是炮管的后续加工成型。 大楚帝国的铜炮炮管可不是铸造后就直接用的,而是先铸造一个粗胚,然后再用大型水动力镗床进行炮管内部进行扩径切削,使炮管内部更加的光滑。 这些细节上的工艺一直都是在持续改进,可没有停留在原地上踏步不前。 不仅仅火炮如此,火枪也如此。 比如二年式燧发枪的改进型,主要是根据之前的原始型号所暴露的一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改进,比如调整了枪托,使得枪托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尽管这个时候没这个词),以减轻士兵采用这种火枪的压力。 其次首次采用了刺刀! 没错,就是刺刀! 大楚帝国老早在火绳枪上就已经开始采用‘刺刀’了,从最早期的塞入式刺刀,再到后来的套筒式刺刀。 但是之前的这两种,其实都和刀没啥关系……最早的塞入式刺刀,其实就是一个长矛头。 而套筒式刺刀上的刀其实是枪刺…… 之所以迟迟都不用真正的刀式的刺刀,理由也很简单,一方面是材料不咋地,加工工艺也不咋地,搞出来的刺刀强度不行,很容易折断,尤其是连接枪管的转弯部分,在实战中需要承受很大的冲击力,强度不行很容易就折断了。 但是现在,当涂兵工厂这边改进了工艺,打造出来了新式的刺刀,在强度上已经是能够初步满足需求了,至少士兵进行刺刀作战的时候,不用担心刺刀直接弯曲或干脆是折断了。 只是稍微问了下,得知这玩意虽然已经堪用了,但是比现在用的枪刺成本足足提升了三倍多的时候,因为新式刺刀为了保证强度,使用了大量的工匠进行手段锻造,如此才确保了刺刀的强度。 罗志学就毫不犹豫的否决了这玩意! “主力装备除了考虑性能外,更加要考虑性价比,新式刺刀是很好,研究方向也是对的,只是成本还是高了一些,大批量装备压力会太大,你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把成本给降低下来。” 罗志学觉得现在的枪刺也挺好用的,没什么技术难度,成本也低,现在先用着就挺好的。 至于新式刺刀,看似功能更多,平日还可以充当士兵的短腰刀使用,但是如今大楚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