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汴京,燕王府。 “官家的圣旨已达,燕王妃留步,奴婢就先告退了!” 徽宗身边的内侍官将圣旨交给小七后,便十分客气的离开了王府。 小七看着手中的圣旨有些沉默,一旁的慕容承泽问道“娘亲,孩儿要去资善堂就读吗?” “泽儿想去吗?” ??.??????????.?????? 小七强颜欢笑的问道。 慕容承泽道“孩儿不想留在汴京,想回燕北。” 看着已经意识到什么的慕容承泽,小七心里也是有苦难言。 “此事倒也不急,过几日为娘写信寄回燕北,跟你娘和爹爹先报个平安如何?” 慕容承泽点了点头,但他心里知道,自己是无法轻易离开汴京了,就算有暗影楼在背后帮他们逃离京城,如此擅自离京,也会落下一个欺君的罪名,涉及到上位者之间的博弈,已经不是他们一走了之就能解决的。 好在从小七娘亲的态度来看,她还是心系燕北的,不然不会以寄信为由,将他们的消息带回去。 慕容承泽的年纪虽小,但心智已经成熟,知道在什么局势下,该做出什么反应,刚才所表现出来的不安,也是想看看小七娘亲会作何选择而已,好在结果并没有让他失望。 这段时间他们母子二人被徽宗以各种理由扣留在京城,今日又突然下旨说,经太史局选定时日,与大观二年,九月二十八日,令燕王世子慕容承泽,陪同定王赵桓、嘉王赵楷、建安郡王赵枢、文安郡王赵杞到资善堂听读。 这资善堂不仅是大宋皇子的就学之所,还是议政之所,以及官家宴请群臣宗室和讲读官整理书籍之地,意义非凡。 小七知道官家下旨,此事便推脱不得,但让她有些不解的是,一般皇子唯有到了十岁之后,才会前往资善堂就读。 定王和嘉王也就罢了,定王如今已满八岁,嘉王也有七岁弱龄,皆已到了知事的年纪,但建安郡王赵枢才只有五岁,而文安郡王赵杞更是只有四岁,这就启蒙就学,未免也太早了一点吧?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这两位皇子给慕容承泽伴读一样。 算来时间,也不过是三天后的事了,小七先是写了封信,命王府的管家带去暗影楼送回燕北。 整个王府的管家下人都是暗影楼安排的暗子,小七几乎不用去做什么,就算有事,也只要吩咐他们就行了。 次日一早,她便带着慕容承泽进宫去了。 小七先是跟后宫内廷的娘娘们打听消息,但对于此事,她们似乎只知道一个片面,都把这次陪读一事当成了结交燕王世子的好机会,四位皇子的生母都亲热地握着小七的手,让慕容承泽日后多担待些,务必经常走动。 见此情形,小七只好将慕容承泽留在娘亲的圣瑞宫中,独自一人去拜见了官家。 徽宗料到了小七会来,不过还是故作不知情的接见了她。 小七提起她和世子来汴京的时日已久,是该回燕北去了,想向徽宗请辞。 徽宗道“朕方才下旨,留燕王世子在京中给诸位皇子伴读,怎么燕王妃这便急着来提出辞行了?” 小七言道“王爷如今身处塞北之外,燕北等地百废待兴,小七身为燕王妃,理应回燕北替王爷分忧,长留京中,委实不妥。” 徽宗点了点头道“燕王妃体恤民情,母范之正,不愧为燕王的内助之贤,既然如此,朕便再下一道圣旨,准许你回燕北就是了!” 小七听后,又惊又喜,但还不等她谢恩,徽宗又说道“不过燕王乃我大宋的镇国支柱,世子作为燕王的嫡长子,将来必定要承其父志,为我大宋倾效全力,如今世子已到了就学之龄,而燕王久居塞北,恐怕无暇亲临教导。” “正好定王、嘉王也到了前往资善堂就学的年纪,如此燕王妃便自行先返回燕北,让世子留下来陪几位皇子就读,岂不解了你二人的后顾之忧?” 小七的脸色登时一变,终于明白官家真正想留下的并不是自己,而是泽儿! 难道就因为复郎替大宋立下不世之功,如今功高盖主,便是连官家也心生忌惮了吗? 她不是久居宫闱,什么都不懂的单纯公主,当听到官家要强留慕容承泽在汴京时,便知道这是对燕北有所戒心了。 说好听点,是让泽儿作为几位皇子的伴读,如果说难听点,便是要把他留在汴京为质,以此用来钳制燕北军。 她本以为慕容复的藩地不在大宋境内,便能避免皇室对他们的猜忌,但没想到依然逃不过君臣之间的钩心斗角。 “官家,燕北事务虽繁重,但对燕北来说,世子同样无比重